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访中国恒天董事长张杰:布局未来的企业,方能恒达天下

2016年10月19日 15:16 来源:企业观察网 参与互动 
访中国恒天董事长张杰:布局未来的企业,方能恒达天下

  天高云淡,秋意正浓。北京的九月,一直是文人心中最美的秋天。

  站在中国恒天集团总部所在地中服大厦远眺,窗外云舒天阔,北雁南飞;近处,北京CBD国贸商圈车水马龙,繁华一片。

  作为一个全部业务领域均处于完全市场竞争领域的央企掌舵人,从接掌中国恒天开始,董事长张杰常常伫立在办公室的窗前静静思考:恒天这样的传统国企靠什么安身立命?未来的恒天能否成为一家伟大公司?

  今年55岁的张杰祖籍安徽,自幼深受徽商文化的浸润。逾百年来,徽商以儒家精神修身养性,用中国传统文化指导经商,更以赴国急难、民族自立的爱国情怀赢得“真正的中国式商人”之美誉,“儒商”即由此而来。

  耳濡目染中,张杰的骨子里也承载着徽商贾而好儒、义利兼顾的智慧与情怀。作为一位眼界开阔的学者型央企领导,相比历史上的徽商,他显然更是志存高远。其所在的中国恒天集团不仅以“业绩 规则 诚信”作为核心价值观,更将“惠悦于民,恒达天下”树为企业理想。在张杰的心目中,这句话的内涵就是“惠世界、悦众生、恒天下、达兼济”。

  为了实现这一抱负,他不时冥思苦想。微观上,思考企业在完全市场竞争领域如何突破;宏观上,则探索如何让经济和产业回归自然、如何让人们的生活重归天地初创时的自然规律……

  9月2日上午,张杰在中服大厦接受了《国企》杂志独家采访。这位有着儒雅风范的“六零后”央企一把手谈锋颇健。而让记者略感诧异的是,作为在传统产业耕耘多年的国有企业领导,他说的最多的,是如何布局未来。在《国企》记者看来,审慎而又具创新思维的张杰对于未来有着深刻而生动的理解。而这些对未来的期望与宏图的实现,更多地体现在恒天集团的发展路径中。

  恒天集团是一家以纺织装备为主业的央企,1998年由原国家纺织工业部所属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纺织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中国纺织机械和技术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国化纤总公司、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等组建而成。目前有二级子公司22家,员工5万余人。

  张杰曾在纺织工业部化纤司工作,历任中国纺织总会化纤产品开发中心副主任,华纺房地产开发公司经理,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恒天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副董事长等职。2005年,国务院国资委首次拿出两个正职职位进行全球公开招聘,其中一个是华源集团总裁。一时应者云集。时任恒天集团副总经理的张杰,无论是其北大EMBA的学识与视野,还是政府与企业的多年踏实历练,在诸多候选者中都显得出类拔萃。果不其然,通过层层考核选拔,张杰被国资委任命为华源集团总裁。

  华源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和纺织集团。当时在连续多年快速并购、收购行为后,因负债率高企,资金链吃紧,已陷入“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险境地,面临被分拆重组的困境。后来,由于债务问题极为严重,经多方考虑,华源最终被分拆重组。

  作为总裁,张杰亲历整个分拆重组全过程,这让他对于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有了更多更深刻的体会。数年后,张杰忆及这一经历,向《国企》记者谈到了自己的思考:“华源转型的失败,看似是因为其负债率高、短债长投造成。事实上,其失败的本质在于,它用传统产业产生的现金流去支撑它对新产业的转型,而它传统产业的实力又不够,所以只能靠负债去实现转型。这样一来,一旦银行的信贷政策调整,马上企业就会出问题。”

  2008年1月,完成华源集团重组工作任务的张杰,被调回任中国恒天集团副董事长。半年之后,又被任命为中国恒天集团董事长。媒体将这次调任称为张杰“人生经历中的一次完美轮回”。

  特殊的历史渊源和诞生过程,造就了一个主业定位为纺织装备、纺织服装、纺织原料和贸易的恒天。而纺织产业周期性波动是固有的行业特点。这意味着纺织产业每当处于低谷波动时期,恒天的生存和发展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和异常严峻的考验。如何在纺织领域外找到一条出路,化解行业周期性波动对集团生存与发展造成的影响和风险,这也是恒天集团成立多年来面临的首要挑战。

  2008年,适逢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恒天从战略到业务层面的转型迫在眉睫。张杰结合过去恒天的发展经验和对新领域的战略思考,果断决策,大力推动落实结构调整、产业整合,并推动企业管理体系的改革,开始了新时代的恒天转型之路。

  恒天转型抢滩未来

  恒天集团是一家以纺织装备为主业的央企,1998年由原国家纺织工业部所属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纺织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中国纺织机械和技术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国化纤总公司、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等组建而成。目前有二级子公司22家,员工5万余人。

  张杰曾在纺织工业部化纤司工作,历任中国纺织总会化纤产品开发中心副主任,华纺房地产开发公司经理,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恒天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副董事长等职。2005年,国务院国资委首次拿出两个正职职位进行全球公开招聘,其中一个是华源集团总裁。一时应者云集。时任恒天集团副总经理的张杰,无论是其北大EMBA的学识与视野,还是政府与企业的多年踏实历练,在诸多候选者中都显得出类拔萃。果不其然,通过层层考核选拔,张杰被国资委任命为华源集团总裁。

  华源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和纺织集团。当时在连续多年快速并购、收购行为后,因负债率高企,资金链吃紧,已陷入“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险境地,面临被分拆重组的困境。后来,由于债务问题极为严重,经多方考虑,华源最终被分拆重组。

  作为总裁,张杰亲历整个分拆重组全过程,这让他对于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有了更多更深刻的体会。数年后,张杰忆及这一经历,向《国企》记者谈到了自己的思考:“华源转型的失败,看似是因为其负债率高、短债长投造成。事实上,其失败的本质在于,它用传统产业产生的现金流去支撑它对新产业的转型,而它传统产业的实力又不够,所以只能靠负债去实现转型。这样一来,一旦银行的信贷政策调整,马上企业就会出问题。”

  2008年1月,完成华源集团重组工作任务的张杰,被调回任中国恒天集团副董事长。半年之后,又被任命为中国恒天集团董事长。媒体将这次调任称为张杰“人生经历中的一次完美轮回”。

  特殊的历史渊源和诞生过程,造就了一个主业定位为纺织装备、纺织服装、纺织原料和贸易的恒天。而纺织产业周期性波动是固有的行业特点。这意味着纺织产业每当处于低谷波动时期,恒天的生存和发展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和异常严峻的考验。如何在纺织领域外找到一条出路,化解行业周期性波动对集团生存与发展造成的影响和风险,这也是恒天集团成立多年来面临的首要挑战。

  2008年,适逢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恒天从战略到业务层面的转型迫在眉睫。张杰结合过去恒天的发展经验和对新领域的战略思考,果断决策,大力推动落实结构调整、产业整合,并推动企业管理体系的改革,开始了新时代的恒天转型之路。

  双轮驱动恒达未来

  2009年初,张杰提出了公司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构想。成长为具有一流竞争力的中央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典范,成为恒天集团发展的战略目标。

  作为完全市场竞争领域里的传统制造型企业,张杰深知资本市场对于传统国企的重要性。他曾深入研究过华尔街金融市场。在他看来,尽管华尔街对金融工具的滥用容易导致诸多负面,但纵观全局,资本市场最有效的功能是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以往,国内企业对资本运作比较忽视,以至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常常受到诸多瓶颈的掣肘,必须同时开动运用资本运作和科技创新两个轮子,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当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全球资本市场处于低潮期,这为恒天的并购整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张杰认为,企业筹措资本,进行资产结构和业务结构的重组与整合,其实是为了推动下一步新业务板块的转型升级——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科技进步。

  于是,张杰一步步推动恒天集团以资产结构调整带动企业结构调整,并开始了金融布局和资本市场的布局。

  因为行业和业务的关系,央企中,恒天进入金融领域并不算早。其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就是旗下的上市公司经纬纺机对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的收购。

  经纬纺机前身是拥有60余年历史的原经纬纺织机械厂,在本行业中一直是排头兵。但是受市场影响,利润率一直比较低。而经纬纺机作为上市公司,必须保持良好的业绩。按照中国恒天的战略部署和经纬纺机自身的发展需求,寻找一个金融平台成立一个金融公司,正是当时恒天的战略方向。

  多方寻觅下,中融信托逐渐成为恒天集团开始涉及并布局金融业务的选择。中融信托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注册资本人民币60亿元,主要业务类型有信托业务和自营业务两类。

  但是,与中融信托及相关股东的谈判并不顺利。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经纬纺机当时业绩下滑,降低了谈判的资本;另一方面,恒天要在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拿出大笔资金涉水金融行业,实属一招险棋。

  当时的困难并没有阻挡经纬纺机转型的决心。最终,经纬纺机以12亿元交易价收购中融国际信托36%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事实证明,入股中融信托给中国恒天带来了丰厚回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从2009—2014年信托行业经历了高速扩张的一段时期。截至目前,中融信托管理资产规模已达近万亿元。

  这一战略决策,无疑给经纬纺机带来了重大影响。原本的纺织机械企业抓住时机自我突破,形成了纺机、金融、汽车三大板块共同发展的经营格局。这也证明了恒天集团管理层进军资本市场这一决策的正确性。

  张杰在数年前的连番举措,现在看来,已经蕴含了今天供给侧改革的精义,那就是充分发挥金融和资本工具在企业重组、改革和业务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支持和引领作用,使金融成为资源配置的核心角色,发挥筹措资本、配置资源、管理风险、提供信息、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等功能。

  混改实践惠悦未来

  2008年8月张杰就任董事长后,恒天集团开始了频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实践。

  以机械制造板块为例,先后并购重组了立信工业、德国门富士、荷兰GINAF汽车、斯洛文尼亚TAM-DURABUS、欧瑞康非织造布设备业务单元、长天九五等企业及资产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合作方有民营大佬,也有外资巨头。

  目前,恒天集团混合所有制经济比例已经超过80%,形成了股权多元化格局,走在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的前列。集团60亿元永续中票的发行,实质上成为探索央企总部层面股权多元化的大胆改革和有效实践,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杰告诉《国企》记者,恒天集团的资本平均综合收益率很好,在9%~10%之间——这实际上相当于以不到30亿的国有资本撬动了近千亿的社会资本,等于是以极少数的国资带动了巨大的社会资源和力量,从而数倍地放大了国有资本的带动力和影响力,也进一步推动了国企的改革与发展。

  国企与社会资本、国际资本的合作,如何在思想和文化层面达到高度融合,是不少央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张杰的做法可以用两个词来总结:股权和放权。

  张杰认为,作为处在全竞争性领域的央企,要留住人才,必须采取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激励约束机制。所以,恒天的一些子企业,很多管理人员既是股东又是经理人,恒天与经理人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联合体。经营团队拥有股权,使其对于企业更拥有一种主人公意识,大大提高了团队的积极性,更促进了公司的长远发展。

  提高子公司积极性的另一个方式就是放权。努力推动各级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和完善,推动各级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和国有企业的基本监管要求,充分发挥原民营企业经营较为灵活、市场开拓能力强等优势。

  实践证明,给予股权、充分放权的思路,让恒天走得更远。

  财富管理把握未来

  近些年来,中国财富人群及规模激增。截至2015年底,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规模突破20万亿美元,个人存贷款规模以及中产阶级人数持续增长。因此,社会对于资管服务的需求空前旺盛,战旗四起,风起云涌。

  由于现今金融体系对于客户的服务尚不完善,一些独立的财富管理机构瞅准时机,填补了市场空白,形成了大财管、大资管时代的群雄逐鹿局面。除银行、券商、保险、基金、信托等机构外,第三方理财成为了财富管理“战国时代”的实力“玩家”。

  张杰认为,中国目前的金融市场跟国外的金融市场对比,差距最大的一块就是在财富管理市场,欧美市场已经有比较完善的成体系化的财富管理,而在我们中国基本上是纯粹依赖于银行、券商,或者依靠自己八小时之外的时间。

  在张杰看来,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就是财富管理行业拉开大幕,真正的财富管理机构能够帮助客户按照资产配置“黄金三原则”构建产品组合、服务组合、财富人生组合。这是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大幕开启的最重要标志。

  基于上述考量,进军财富管理市场,成为恒天集团的战略目标之一。在张杰的率领下,集团以特有的方式布局财富管理市场,要做的就是替客户选最好的产品,做最好的财富管理专家。

  如今恒天旗下的中融信托、恒天金石等平台公司正在不断提升综合资产管理能力,在自营业务中布局“私募投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三大板块,逐步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产品、房地产投资、风险投资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努力实现由“资金提供者”向“综合性资产管理者”的转型。近年来其银信合作、私募股权投资、证券投资、房地产投资等业务快速发展,目前集团相关业务领域管理资产规模已经接近一万亿元,为高端客户财富管理开拓了广泛的空间。

  资产流动润泽未来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市场改革与发展的必然方向,而资产证券化的核心要义便是流动性。

  中国哲学认为上善若水,“水者,万物之本原”。张杰深以为然。他认为天下财富就应该像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水利万物而不争。“只有在一个自然流动的市场中才能实现全社会财富最大化,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在张杰看来,资产证券化不是一种简单的金融工具,而是一种金融思维,其实质是借助于资产证券化,可以衍生出融资业务、投资业务、资本中介业务、风险管理等多种商业形态,可以打造金融同业合作的新模式,由以往的竞争关系发展为更多的合作共赢关系,有利于推动金融机构从之前的牌照竞争向多层次的业务模式转型。

  在实业与资本结合的时代,产融结合才能实现资源最大化配置。真正的产融结合是将公司核心资产证券化,让金融业务和实业相互融合、相互输血,并借助资本市场的能量,将资产的利用效率最大化发挥,形成企业运营的完整生态。

  经纬纺机及由其控股的中融信托是恒天集团开展资产证券化的一个有力抓手。中融信托仍有短板,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个完全实现资产证券化的板块。尽管如此,恒天仍能够通过资本市场的一系列运作,推动旗下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在很多央企开始不断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的同时,“恒天系”却选择逆行,做减法,在接连重组中国服装(现新洋丰)、恒天天鹅(现华讯方舟)、恒天海龙后,目前恒天仍在A股经纬纺机、B股凯马股份、香港恒天立信保持第一大持股股东地位。

  恒天集团所有资本运作背后的逻辑,就是要推动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各级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接下来,恒天还将创新资本运营模式,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金融支付赢得未来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我国经济遭遇“三期叠加”,总体L形走势短期难以扭转的背景下,绿色金融正在成为供给侧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从国内来看,绿色产业在“十三五”期间每年至少需要大约4万亿元的投资。据业内专家预计,在未来全部绿色投资中,政府出资占比只是10%至15%,这意味着社会资本投资的比重将达八成以上。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对金融业而言,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从绿色金融体系的国际经验来看,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绿色基金在近几年都得到较快发展。

  为此,张杰认为,绿色发展应当成为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绿色金融应该成为恒天集团的发力点。为此,恒天集团下一步将通过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产品,通过绿色金融市场,从供给侧改善现行产业结构,进而推动公司转型升级。恒天集团将要充分利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为绿色发展服务。

  就在《国企》记者采访后的9月4日,G20峰会首次讨论绿色金融议题。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正式提出,全球应在绿色金融领域制定行动计划。中国将支持全球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从首次亮相G20到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我国已然成为全球首个建立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媒体称,这或许是中国继“一带一路”之后的又一全球性战略安排。

  而中国恒天,对此早已未雨绸缪。

  不止是绿色金融,张杰的眼光还落在了支付体系。

  如果说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那么支付就是金融的血管。支付体系是一国乃至全球金融系统的核心基础设施,没有了支付,任何模式和业务就无从谈起。纵观金融历史,从荷兰—英国—美国的发展逻辑上看,这是一个从贸易到支付再到信用的过程,谁把握了这一主线,谁就站在了世界制高点。

  支付体系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实物支付、货币支付、银行卡支付到互联网金融支付等阶段。我国目前则处于各种支付并存的状态。其中,银行卡支付处于主导地位,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强劲。

  张杰告诉《国企》杂志,人类未来的一场“终极金融革命”将在支付领域酝酿,那就是通过十年奋斗就能够实现的“全球互联网支付信用凭证”。

  作为一种全新业态,“全球互联网支付信用凭证”将对人类商业演进、金融模式乃至生产生活均形成颠覆性革命。“全球互联网支付凭证”模式的标志性特征就是通过对现有支付体系的颠覆,改造整个金融业态,更换现有金融理论体系。支付正在成为走向未来的共同入口。

  依托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慧、云计算、移动支付、SDN、区块链等高科技,可以逐渐形成既不同于现有支付模式,也不同于现有金融运行的第三种支付模式——非货币、非现金、非卡、非接的模式,一种全新的货币支付体系,我们可以称为“全球互联网支付信用凭证”。它具有多网融合、跨业交叉、万有万物一线相连、有线无线高度缝合的特征,其实质是一个万网之网、众网之网,并且通过对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集成与融合,进而成为影响现代人类社会高效运转的中枢系统,将从根本带来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终极变革。

  在张杰看来,10年后的支付体系不再仅仅是支付载体,而是未来人类社会的信用平台,成为承载信用世界的台基,一个全智能世界的终极平台。支付革命是未来金融的生存之本和创新之源,将冲击和撼动传统金融和货币理论。因此,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建立非主权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才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改变,才可能真正建设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

  他还认为,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万物互联、永远在线的泛终端时代,各种智能终端会成为人体器官功能的延伸,终端金融和终极信用的时代正在到来。未来每一部终端就是一个微金融,一部终端就是一个信用节点。

  低碳交通承载未来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四大基本需求,而恒天的业务整合与发展战略,恰恰也是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布局和调整的。张杰希望恒天集团能够未来站在全球的角度来整合资源,从被动转向主动,将恒天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在张杰看来,能源危机是个伪命题,因为在现有能源结构中,太阳能、核能等较高水平的能源将更大范围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生物质可再生能源或其他自然资源也将得到更为普及和更大范围的应用。而在他更进一步的畅想中,世界未来图景应是生命世界与非生命世界、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虚拟地球与现实地球能够有机整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全球闭环……

  新能源汽车,如今已经成为恒天集团着力打造的重要业务领域。据恒天集团副总裁李晓红介绍,恒天新能源汽车秉承“整合全球资源造世界车”的理念,围绕“商用车起步→形成核心部件优势→创新制造‘智能移动空间’”的三步走战略布局,进行新能源汽车项目开发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资源的整合重组,打造独具特色和竞争力的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例如,中国恒天新能源汽车项目拟建成集新能源汽车租赁、智慧充电、智能停车三位一体的新能源汽车运营体系,包括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租赁网点建设及车载终端和云平台开发等。其参股的“恒天易开”,提出了全新的城市低碳交通解决方案,即“车辆+基础设施+商业模式+金融+服务”,成为智能化与系统化的综合典范。此整体解决方案从研发技术到运营再到服务环环相扣,解决政府和用车单位面临的各项问题,给其带来的便利和效益是前所未有的社会价值,备受各城市青睐。

  目前,张杰正在带领恒天致力于打造个人时尚移动平台,进而推动泛电动汽车(即泛平台汽车)和泛电动交通体系,并在此基础之上打造全球交通互联网。在他的畅想中,汽车将成为全球交通互联网的路由器,成为人类移动生活的泛平台及第一移动终端。

  汽车作为人们在家庭和工作之外的第三环节和平台,可以将各个环节无间隙缝合,并连接所有场景。恒天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使得全新概念的汽车平台能够迅速搭入各种社会资源,将泛电动的运营模式进行创新,同时为社会资本创造条件,引入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来挖掘市场的巨大潜力,将新的思维模式和商业模式引入,迅速将无数的战略伙伴组建成为生态圈。

  全球交通互联网是一个将全球交通、能源、服务深度耦合的系统集成,各个产业相互渗透、交叉交集将变得无穷无尽的宏大,具备各种交通工具相连、各种交通设施高度缝合的特征。

  在张杰的新能源汽车梦想中,恒天新能源汽车将打造一个真正了不起的全球生态系统,泛平台移动平台将不再仅仅是交通载体,而是人类未来生活的入口、接口。泛平台汽车将是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甚至颠覆人们对汽车的传统观念。

  那将是一个无限延展的未来世界。

  布局天下决胜未来

  “十二五”期间,恒天集团在纺织机械领域,通过收购重组香港立信、欧洲奥特发、德国门富士等企业,集团纺机业务规模成为全球第一,稳步提升了集团纺机业务规模和技术优势。

  2015年8月,恒天集团公司正式启动了“十三五”发展战略与规划的编制工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和高层战略研讨会。经过“四上四下”的编制流程,最后经董事会审议通过,确定了2020年集团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实现利润总额8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规划目标,明确了相应的战略举措、业务战略和职能优化计划。

  “十三五”期间,恒天集团要统筹完善以纺织机械、纺织贸易、新型纤维材料、商用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实体,以金融投资和文化创意产业为支撑的“一体两翼”业务格局,推进结构调整,构建“三中三恒两平台”的集团企业管理体系。即以“中纺机集团”为平台的纺机业务企业体系、以“中国化纤”为平台的纤维材料企业体系、以“中国纺织贸易”为平台的纺织贸易企业体系、以“恒天汽车集团”为平台的汽车业务企业体系、以“恒天金融控股集团”为平台的金融投资企业体系、以“恒天文化投资集团”为平台的文化创意业务企业体系,以“中国恒天控股(香港)”为境外融资及资本运作平台、以“恒天金石”为资本市场平台,构建和完善子集团体系建设,打造专业化管理体系。

  风正劲,旗高扬。如今恒天集团正走在一条落实中央改革要求,按照市场化方向推动国有资本改革和促进形成资本市场化补充机制的创新之路上。张杰深信,恒天集团未来每迈出一步,都将对实践传统产业稳增长、调结构、推动产业转型与提升、促进产业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时代变化如此之快,国有企业不能躺在以往的业绩上裹足不前。”张杰认为,像恒天这样处于完全市场竞争领域的企业,必须时刻保持警觉,既要一步一个脚印,积极务实,又要高瞻远瞩,勇于创新。

  “不能着眼于未来的企业,何以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谋布局天下的企业,又何以决胜未来?”采访的最后,张杰对《国企》记者如是表示。

>产经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