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贵州正安:小吉他弹出大产业

2017年12月06日 11: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贵州正安:小吉他弹出大产业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东北部的正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如今,靠着“吉他”做起了一桩桩跨国生意,一举拿下“中国吉他制造之乡”的头衔,年制造吉他500万把、其中80%的产品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中国吉他出口额的三成。在网上每天1500多把的销量还惊动了马云。

  从结伴“闯番禺”的打工大县到扎堆“凤还巢”的吉他之乡,正安县整整花了30年。现在,小有名气的正安吉他正弹奏出一曲曲大产业和弦。

  做一把好吉他卖给全世界

  今年39岁的郑传玖完全没有预料到,20多年前做出南下务工的决定会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跟随着正安成千上万劳务大军的步伐,郑传玖来到了广州。在亲戚的推荐下,他进入了一家吉他工厂成了一名流水线工人。

  “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学点技术,能当个车间主任多挣点儿钱。”年少的郑传玖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太多规划,填饱肚子是当时唯一的梦想。

  郑传玖用了7年时间,将吉他的选料把关、喷漆组装、调音调试等180多道工序熟练掌握。踏实肯干的他很快成了厂里的骨干,没过多久,他从一名车间工人被提拔为车间主任,再后来又当上了厂长。

  由于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郑传玖管理的厂子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工资越来越高的郑传玖在广州买了房子、车子,生活过的得红红火火。

  “工资再高,也是帮别人打工。”喜欢折腾的老郑开始对未来有了不同的想法,“帮别人干都能做好,自己当老板肯定不差。”

  寻找合适的创业伙伴是郑传玖创业计划的第一步。很快,他便把目光瞄准了在广州吉他行业一起摸爬滚打的正安老乡。“我们中有懂技术的、有搞管理的、有跑市场的,不如合伙大家一起出来干?”郑传玖一个人一个人的来做动员。

  在郑传玖的劝说下,17名老乡加入了他的创业团队,大家一起凑了100多万的启动资金。2007年,郑传玖的吉他加工厂在广州正式成立。

  租厂房、买设备、招工人……100多万元的启动资金很快就用完了。就在工厂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郑传玖一下子懵了。正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手上根本没有订单可以做,郑传玖像霜打过的茄子蔫头搭脑。

  一张两百把的订单让郑传玖高兴了好几天。“生意不嫌小,有事情做就很好了。”在郑传玖心里,让工厂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就这样,工厂靠着一张张细小的订单活了下来。

  没想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来了,订单量锐减。不服输的郑传玖一直告诉自己:“只要扛过去我们就赢了。”

  他作了一个大胆的决策:关闭所有的生产线,只留下产品研发团队开发新产品。半年后,郑传玖东拼西凑了几万块钱拿着研发出来的新产品北上上海参加国际乐器展。

  “实在撑不下去了。”用郑传玖自己的话来说,“要是在那次展会上没有遇到识货的商家,工厂就只能关门。”

  “一个从来没听说过的小厂,居然生产出这么高水平的吉他!”凭着过硬的质量,郑传玖的吉他获得了巴西最大的乐器公司塔吉玛的青睐。“当场就签订了每月2000把吉他的生产订单,那是我们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订单呢。”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郑传玖格外兴奋。

  “塔吉玛”的订单逐年上升。后来,日本依班纳等世界知名吉他品牌也纷纷找上门来。

  随着每月订单的增加,郑传玖的吉他制造厂房规模不断扩大,工人一度超过了200人。

  即使生意越做越大,郑传玖依然每年都会抽空回贵州老家一趟。“我们那代人对老家还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郑传玖憨憨地笑着说。

  “我一直想返乡发展,在等合适的机遇。”郑传玖说。2013年,在正安县委、县政府返乡创业的号召下,郑传玖将公司生产线从广州搬回了正安。

  将吉他生产线搬回家乡,郑传玖算过一笔账:虽然工厂80%的原料从国外进口,80%的产品出口国外,但相比在广州设厂生产吉他,正安县具有劳动力、厂房、电费等生产成本的综合优势。

  现在,郑传玖的公司员工超过500人,生产的吉他出口美国、日本、巴西、西班牙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做一把好吉他卖给全世界。”连五线谱都看不懂的郑传玖,正在大山深处做一桩跨国生意。

  别人想要什么样的吉他,我们就做什么样的

  赵山不会弹吉他,也没有学过制作吉他,甚至之前没有从事过与吉他行业相关的工作。但他公司生产的吉他每天在网上卖出1000多把,并曾获马云点赞。

  今年32岁的赵山当过兵、做过保安、干过调酒师、跑过销售。对于频繁更换工作,赵山解释是因为当时刚刚踏入社会,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直到2008年,赵山误打误撞进入一家科技公司。初次接触互联网的他一下子便被吸引住,接下来的8年时间,这个在学校不怎么喜欢学习的小伙子开始沉下心来学习软件开发及互联网营销技术。

  不甘平凡的赵山心中一直有创业的梦想,在掌握了一些互联网技术后,赵山与几个朋友一起自立门户。第一次创业没能撑多久,但是他并没有感觉失落。相反,正是由于创业失败的经历,让他更懂得了解市场的重要性。

  后来,赵山学会了先通过互联网收集用户数据准确了解顾客需求,再联系厂家生产定制化产品,最后通过淘宝等平台进行售卖。通过在互联网平台上售卖各种小玩意他积攒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一次饭局上,赵山和从小的玩伴向铸华再次萌生创业的念头。赵山知道,老家正安县正在布局吉他产业,对入驻企业帮扶力度很大。

  “要不咱们回老家卖吉他怎么样?”赵山随口一提。“可以呀,我觉得无论卖啥原理都是一样的。” 同样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向铸华说。

  在赵山看来,正安县吉他产业园区入驻了多家企业,生产能力有保障,自己正好可以帮他们提供网络销售渠道。不过,赵山回乡创业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不想再在外面漂了。

  他的返乡创业之路并不顺利,互联网创业对于正安这个小县城大多数人来说相对陌生,赵山的创业计划一度被当地领导质疑。

  “我觉得可能是我的诚意打动了他们。”赵山三番五次找到园区领导谈自己的规划和愿景,最后获得县里的支持,并在吉他园里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一开始,赵山的公司确实只负责网络销售其他公司的吉他产品。慢慢地,赵山发现吉他的制作工艺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

  “成立一个自己的品牌,销售自己的产品。”赵山决定自己办厂生产属于自己的吉他。他立刻购买机器设备、引进生产线,同时注册了相应的商标。

  没过多久,一家集研发、生产、网络销售为一体的品牌吉他企业正式成形。短短3个月,该厂的吉他就取得了“天猫”网络销售第三的好成绩。5个月后,成为西部地区电子商务网络销售平台乐器类冠军。现在,赵山公司生产的“尤克里里”还保持着每天2000把的销量。

  不到一年的时间,赵山的公司从原来的30人发展到现在的300人,产值超过7000万元。

  “别人想要什么样的吉他,我们就做什么样的,这是我们成功的关键。”赵山笑着说。

  正安返乡农民工成为世界级吉他的生产者、研发者和引领者

  一走进正安经济开发区“正安·国际吉他园”吉他生产车间,激光开料、合桶、裁边、打磨等各样式的机器发出轰鸣之声,流水线上的工人们正热火朝天赶工。

  调音房内,几名调音师各自一手扭动金属旋钮,一手抚着琴弦侧耳倾听,时不时拿出一把小尺子测量吉他弦高,调试到琴弦杂音不再,才把吉他放在身后的架子上,又拿出一把吉他重复之前的动作。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把把小小的吉他竟能弹出这么大的产业,能够成为国家级贫困县破解贫困突破口。

  在这个群山环绕的黔北小城,没有制造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却用一年建成投产的速度演绎“吉他”奇迹。

  30年前,正安“300娘子南下广州番禺务工”,开启了全国有组织外出务工的先河。作为全国劳动力输出转移示范县,外出务工也为正安在发展中培养了各类技术人才。

  在一次次考察调研中,正安的干部们发现仅在广州吉他制造行业务工的正安籍技术人员就达5.4万,其中不少人还是公司老板。

  如何“引凤还巢”?如何为正安的老百姓找到脱贫致富的出路?成为正安干部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我们通过打‘乡情牌’引导,政策帮扶激励在外老乡回乡创业。” 正安县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旺卫说,“正安吉他园完全是返乡农民工创办起来的,他们不仅代工生产巴西、日本等国家的吉他品牌,还自主研发制造高品质的中国吉他。”

  今年1月到6月,正安吉他园区生产销售200多万把吉他,其中出口100多万把。正安返乡农民工正成为世界吉他的生产者、研发者和引领者。

【编辑:左盛丹】

>产经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