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百果园招牌“不失李”上线 携手优果联推动水果产业升级

2018年08月31日 16: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8月31日电 8月,正值应季水果“李子”的成熟之际。由百果园和优果联共同打造的一款李子品牌——“不失李”也将在百果园门店和线上渠道进行销售。不失李产自陕西,是百果园和优果联从土壤改良开始打造的一款国产水果品牌,果品糖度标准达16°以上。自去年首次推向市场后,不失李深受众多消费者好评。

  “不失李”这个名字很特别。乍一看,很难将其和李子联系在一起,细细品味,似乎比传统“李子”多了分意境。据不失李品牌负责人唐冬霞称,“这正是我们想达到的效果。我们团队在为这款李子命名时,赋予了它三重意思,即不愿失去的李子”、“不可错失的好李”、“以好吃相见,不失礼”。让消费者从名字上就能感受到这款李子的好吃与诚意。”

  也正如其所料,这款李子自2017年上市后,因甘爽可口、甜嫩多汁的味道一度成为送礼佳品。据了解,“不失李”源自黑宝石李,是经优果联种植技术专家改良而成。黑宝石李,曾作为优质出口果品,成为陕西大荔县当地重要的特色产业。后来因种植技术落后,采摘不规范等原因导致,黑宝石李口感越来越差,尝起来酸涩不已,被当地人戏称为“一口扔”(即,吃一口就想扔)。种植规模也日趋减少,不少种植户都在砍树不种,李子产业陷入低谷,农民的收入逐年减少。

  四年前,百果园联合优果联提出了“再造果园生态”的口号,组织具有30年种植经验的资深技术团队深入基地,对陕西当地土壤环境进行考察,并制定了果树营养改善方案。通过对土壤进行改良,实施农家肥和有机肥的科学配比,利用了生物有益菌,改造树型,科学疏果等核心的独创技术,对产地源头进行标准化管理。经过改良,果品糖度从之前的7-8°提升到16°以上,最高可达20°,成为人人爱不释手的“一口吞”。目前,已成为国内口感极佳的李子之一,也为当地的李子产业再次获得了新生。

  百果园自2001年成立后,目前在全国已经有3000多家线下水果专卖店,为了给消费者带来高品质的水果体验,百果园对果品渠道的把控以及上游品类的采购都有严格把关,这也与我国生鲜水果发展现状有关。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加注重果品安全健康、优质高端,以及追求更好的消费体验。

  但由于我国生鲜水果市场的特殊性,优质水果的供应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首先,在生产端,上游农户种植技术落后,果品品类参差不齐,标准不一;在运输方面,对冷链技术的要求较高,运送难度大,加之上游长期与市场脱节,导致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难以推广,最终形成了比较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优质的、安全的、有品牌的、高价值、高端的水果远得不到满足,而本土果品供货充足,却因产品品质较次,缺乏品牌意识,经常出现滞销,导致国产水果价格连年下降,农民收入逐年减少,在市场上越来越弱势。

  据了解,优果联自成立之初就致力于整合产业资源,为更多果农、合作社、种植基地提供技术、资金、市场支持,以此来推进果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果业现代化种植水平,做大做强果品行业,塑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果品类品牌。不失李即为优果联深度参与果品种植,与百果园联合打造的其中一款优质水果品牌。

  如何打造一款消费者喜爱的品牌?百果园和优果联在进行果品品牌打造时,非常注重生产、包装、运输、销售等每一个环节的细节和品质把控,并形成一套严苛品质检验程序。据了解,不失李在种植、采摘、包装、运送的每个环节,农户都要接受严格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后期由专门的品控员进行“四度一味一安全”的综合检测(即,糖酸度、新鲜度、爽脆度、细嫩度、香味、安全性),只有达到标准才能给予品牌化,并运送至百果园全国门店进行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确保消费者吃到高品质的“好吃李”。

  不失李的成功推出,是百果园和优果联打造优质果品品牌的一个案例,同时,双方的品牌建设计划还在继续。据了解,百果园和优果联计划到2020年,培育20个品类品牌,布局500万亩水果种植基地,逐渐打通产销通道,让万千的果农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品质。

  唐冬霞介绍,由于今年的不失李在年初遭遇了严重的霜冻,相较去年有所减产,数量有限,因此每一颗“不失李”都显得弥足珍贵。“今年不失李将首先在广州、深圳等城市上线。届时,消费者就可在百果园门店品尝到李子界招牌的味道。”

【编辑:于晓】

>产经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