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政策、资本加持 站在风口上的研学产业如何行稳致远

2019年04月09日 10:29 来源:中国网 参与互动 

  古时,有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14年,杏林设坛,修订六经;有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写下《徐霞客游记》。古代游学风气盛行,古人通过学习与游历的融合,增加见识、锻造坚韧意志、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

  如今,游学变成另一种模式进入大众视线,就是研学旅行,鼓励学生们走出课堂,在亲身实践中学习,可以在旅行中收获知识,结交来自各方好友,增长自身见识。

  发展研学旅行的初心,是要让青少年更多了解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文化。通过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感受祖国大好江河。

  研学教育驱动因素有哪些?

  首先,政策方面,2013年国务院在《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概念。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首次多部门联合发文落实推进研学旅行。

  2017年《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

  其次,资本市场中,研学旅行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2010年至2018年间完成的27次相关投融资中,B轮后融资仅有占5次。根据文旅消费新媒体“执惠”发布的《2018中国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行业研究报告》,60.7%的研学旅行机构员工规模在30人以下,年接待量在1000人次以下的机构占比为56.9%。在大学招生录取更加偏向综合素质评价,超前超纲学习不再被政策鼓励的背景下,研学旅行正逐渐形成学校、教育机构、旅行社多方联动发展的市场格局。

  想要顺势而为,还需搭建专业导师团队

  现阶段,我们对研学旅行的导师培训与资格认证体系还不够完善。研学导师是研学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研学旅行的导师必须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门的知识技能。

  导师培训不到位以及缺乏研学导师资格认证体系,造成研学导师良莠不齐,容易在研学过程中出现课程目标不明确,主题选择不清晰,运行形式不规范,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问题,学生无法主动参与研学的课程。

  从研学企业来看,我国研学旅行产业主要有由传统教育机构演变而来的专业研学企业以及由旅行社转型产生的研学企业两大类,两类企业彼此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第一类由传统教育机构演变而来的专业研学企业,他们要求老师在“教育服务”上发力,偏重教化。不足是研学导师难以跳脱固象思维,仍以传统教学思维进行教学,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玩”没有融入“学”。

  第二类由旅行社转型产生的研学企业,则是在原有“旅游服务”上做惯性延伸,缺乏系统研学教学方案,研学导师综合教学能力不足,更多停留在游玩上。研学旅行目的是在游玩中学到知识,走马观花的研学就失去了意义。

  在面对研学旅行教育问题时,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领航者昊科教育,在研学导师人才方面,特聘100余名专业研学导师,培养研学导师综合教学能力、研学方案优化能力、执行能力等方面,打造成体系的导师团队。在授课过程中将“学”与“玩”有效结合,弥补教育短板,实现“旅游+教育”产业的完美融合。

  来自北京市陈女士的儿子林林(化名)今年三年级,刚刚结束了昊科教育为期六天五夜的敦煌篇研学之旅。研学旅行是游历敦煌古迹,探索文明渊源。研学旅行不仅仅只有游玩,在游玩过程中把课本知识串联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研学旅行。

  陈女士表示在研学的过程中,导师在旅行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让孩子感受集体生活的意义。儿子从研学之旅回来后说自己在收获很多朋友,做父母的,看到孩子变得更加自信了,很是欣慰。日常生活中,孩子也变得更加独立自主,什么事情都要求主动要求独立完成。

  研学旅行的意义就在于,在课本中学习知识,在旅行中践行,做到“知行合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研学旅行,“路”与“书”的融合

  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曾提出“路就是书”的观点;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旅途中探究大自然的奥秘。研学旅行,在旅行中融入知识,就是“路”与“书”的融合。用实践教会学生理解课本上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跨学科整合知识,实现历史、地理、人文等各大学科的融合,实现多方面科学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编辑:陈海峰】

>产经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