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重量级嘉宾云集2019苏州创博会 探讨城市空间新塑造

2019年04月22日 10: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重量级嘉宾云集2019苏州创博会探讨城市空间新塑造

  中新网4月22日电 城市建设美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一个懂得美学生活的社会,才能够孕育出经典品质城市,一座有品质的城市一定是有文化、有温度、有活力、有故事的城市。

  日前,在2019苏州创博会上,“美学生活——品质城市建设国际论坛”正式举行。五位重量级嘉宾云集本场论坛,以“美学生活”为核心,集中探讨城市空间的新塑造。

  阿姆农•雷赫特:怎样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是一个多元的生态体,不同的城市生态会呈现出不同的城市面貌和未来的发展可能。

  以色列雷赫特建筑事务所CEO阿姆农•雷赫特(Ambon Rechter)为大家带来主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如何自我消亡以及如何被拯救》的演讲。

  城市是如何消亡的,城市又应该如何被拯救?阿姆农•雷赫特坦言,现在城市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在中小型的城市,这些小的城市没有太悠久历史,没有太多的文化积淀。因此,他们需要重振自信,并且不断发展内在的动力。

  “这就需要我们建筑师能够进行设计方面的创新,并且能够用新的设计语言来打造建筑设计。” 阿姆农•雷赫特称,建筑师需要来做出承诺,对这个城市进行良好的规划。建筑师的工作包括社会责任以及城市责任,同样要进行具有创意的现代建筑设计,这个是为人类服务的。

  据介绍,雷赫特建筑事务所,是以色列最早成立的一批事务所。从阿姆农•雷赫特的爷爷到父亲再到他,事务所走过了近百年的时光,已然成为建筑界的标杆。

  林磐耸:“文化是根,生活是本”

  美是一种生活方式,对美的追求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兼研究院所长,林磐耸为大家带来的演讲是《美学生活与创意经济/从食衣住行育乐探讨台湾文化创意产业》。

  “一个是要找到文化的根源,第二个是用到生活器用上面”。林磐耸的开场白再三强调:“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我常用的八个字是文化是根,生活为本。”

  关于文化的归属和根源,林磐耸见解独到,“不要以为文化是你的,别人就不能拿来用,文化是大家的”。

  如何把文化创意跟产业连接,林磐耸提醒,在文创人才的培育上,可以再花更多的心力,而不要只看到产业那一端,因为只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才是一个国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大计。

  这些年来,林磐耸用针笔、签字笔和毛笔来创作台湾岛的画,在世界各地收集台湾岛形状的石头,这些形似台湾的石头,就像检视现场做文献式的记录,使他“看见台湾”。到后来,他创作的“台湾印象”海报与“我的台湾”手绘等图像被授权到各种文创商品中,随着人们的关注和购买,“台湾的印象”也被留在了大家的生活中。

  在林磐耸看来,文化产品的创作要打开思路,必须把一个创意利用到极致。

  德吉:“软壳”是把自然作为灵感的作品

  2019苏州创博会,德国知名建筑设计师Christian Taeubert(德吉)和他的团队带来了一个“庞然大物”。它的名字叫“软壳”,通体白色和巨大的体积,让它看上去十分特殊,看似坚硬,而材料却是苏州传统的蚕丝。

  德吉在主题演讲中称“我们的确想要借助这样的一个艺术品来打造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事物,希望在苏州的展会上,大家能够对这样的丝绸制品的艺术品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提醒人们,设计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已经在大自然找到了属于它的答案”。

  德吉透露,自己和中国是颇有渊源,早在2005年就开始在中国办公了,是柯路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在城市规划、建筑和室内设计领域,来自德国的柯路曾负责完成了多个极具标志性的国际项目。其设计对当代生活进行着多层面、多角度的映射,不断以令人惊喜的方式释放着人与人之间连接的可能。

  “对于我们的建筑而言,要打造一些令人愉悦的公共区域,并且把这些区域还给人民,尤其是在商业项目当中,我们希望能够融入这样的理念,同时,我们也希望注入新的能力和新的想法,我想以这样的方式助力开发商。”德吉强调。

  平田晃久:让人与建筑变得更加亲密

  日本知名建筑师、京都大学教授平田晃久的作品总有新意,房子跳脱了四四方方的制式造型,如有机体般交迭错落,但其中却又有种亲切而非前卫突兀的熟悉感。因为在这些房子里,生活与自然和邻里之间变得更亲近了。他最近刚完成的集合住宅项目“森林之家”便是如此。

  在演讲中,平田晃久强调,为了让人与建筑变得更加亲密。在“森林之家”,他与其团队希望探索一种存在于都市中,建筑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例如,在住宅内引入街道的概念,住户进入建筑后像是走入小巷般,回到自己的家,而面向建筑外的部分也创造出更多空间节点。

  “人和自然刚开始是否就可以得到非常融合的一种结果,我们考虑符合自然环境的建筑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我们怎么样把人所生活的这种环境或者是传统能够更好地用自然的方式体现出来。” 平田晃久进一步解读“森林之家”。

  平田晃久希望,能够通过一个建筑的方式提供给很多人他想要的空间,这就是他提到的这种缠绕式的城市,这样才可以把现在大家所期待这种建筑的方式提供给大家。

  亨尼:从小马扎开始的设计故事

  Studio HVN由Henny van Nistelrooy(亨尼)成立于2009年。来自荷兰的亨尼2012年将工作室从伦敦搬到了北京。他的设计故事从马扎开始。

  在亨尼看来,这个古老、便利的玩意儿不该被淘汰,它陪伴了中国人许多年,虽然模样老旧,但比起一些超市里售卖的塑料板凳,马扎显然是更好的选择,花点心思它就能更美,更年轻。

  “我在街道上面看到马扎,从设计的角度我非常喜欢它,因为我以前看过,它非常独特,功能性非常好,而且还有一种社会和社交方面的功能,比如说它能够把人们聚集到一起,你可以随身携带,在一起聊天可以见不同的人,可以带着一起旅行。” 在亨尼看来,马扎的存在本身就是邻里关系和生活的一种象征。

  亨尼称,马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甚至追溯到春秋时代,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面有马扎的记载,这是中国最古老的一个家居产品之一。

  亨尼擅长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抽象的哲学思想,并将其融进现代设计里。亨尼设计的一组“蚀”地毯,每套作品由两张地毯拼接而成,代表着从“初亏”到“全蚀”的过程。此作品一经推出就受到设计界广泛关注。

  “用设计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当代生活的理想之选。”是亨尼的追求。(周建琳)

【编辑:叶攀】

>产经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