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一天送46单我跟着外卖哥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2019年05月09日 11:33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 

  送水果送蔬菜送麻辣香锅……3.5公里送餐范围,每一条马路、每一个小区,都烙在心里

  早7点到晚9点,一天送46单我跟着外卖哥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老陈骑行在路上。

  本报记者(右)亲历外卖骑手的甘苦。

  想吃什么都可以在手机上点点送上门,在以前,这是不可想象的。十多年之前,钱报记者就曾在杭州近江海鲜夜排档亲历跑堂这个职业。

  如今,这已经是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外卖骑手天天见。最近一周,钱报记者亲历了外卖骑手的工作甘苦,从这个视角来体味“吃饭方式”的改变。

  无论是夜排档打工还是跟着外卖小哥送餐,我们经历和看到的,都是生活的千姿百态。

  最让他快乐的声音

  您有新的外卖订单

  杭州城西的莲花街,每天早上9点,总能看到一排身着统一制服的外卖小哥。他们围坐一起,包子配豆浆,大饼夹油条,一起谈天说地,欢声笑语不断。

  这是他们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早饭过后,一天的忙碌就要开始了。

  53岁的陈忠福,戴着黑框眼镜,在一群80后90后居多的骑手队伍中,显得有些年长。发动车子,戴上头盔,老陈说自己是钱江晚报的忠实读者,“最喜欢看你们的评论和民生新闻”。

  老陈做骑手快3年了,从老家河南信阳来杭州的十多年间,他做过餐饮,当过保安。现在的这份工作,改变了老陈的生活——每天早上7点准时上线,晚上9点下班,平均接40单。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生活没有辜负他。“待遇还行,平均每个月有七八千块钱,攒起来的一部分钱给老大买房子用。”

  在征得老陈及其所在公司的同意下,记者做了老陈的小跟班。

  “恶劣天气虽然路不好走,但我们心里有点喜欢,大雨下雪,接单多挣钱也多。”老陈说。

  对他们来说,饭店里那一声声“您有新的外卖订单,请注意查收”,就像是一声声的小确幸。每每听到,眼睛都会一亮。

  骑车和爬楼梯有讲究

  记者在后面差点跟不上

  这天下午,短短半个小时里老陈跑了三处地方。一单是到浙商财富中心的3号楼的11楼,送水果;一单是到莲花东村,送蔬菜;还有一单是要送到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送麻辣香锅。

  老陈看到单子后,快速梳理出最优线路。3.5公里半径内的送餐范围,几乎每一条马路、每一个小区,都烙在了他的心里。

  一旦骑上了电动车,老陈就好像换了个人,记者一路紧跟,但老陈还时不时在路边等一下,生怕记者跟丢了。

  第一站来到了浙商财富中心,老陈熟练地把电动车临时停放在楼下,一路小跑走进了电梯口,趁等电梯的间隙,马上给客户打了一个电话,确定具体地点。

  第一单送完之后,老陈又开始奔赴第二站,莲花东村18号楼。18号楼靠近小区的内侧,老陈凭经验准确定位到了楼下,打电话后确认。哦,是在三楼。

  “送外卖遇到三楼以下的住户,那是幸运啊,像以前停电的时候,20多层都要爬,客户等着呀,一个来回下来,腿都是软的。”

  老陈边说边快速沿着楼梯爬至三楼,记者则在后面跟到上气不接下气。

  那些给父母预订的外卖

  是送餐中体会到的暖

  一天下来,老陈接了46单。“我最高纪录一天送了80多单。”老陈说,那天累得够呛。

  在老陈看来,生活节奏快了,不少人觉得去饭店吃饭浪费时间,特别是年轻人,外卖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印象很深的一个单子,是一个儿子给家里老人点的,平时儿女忙,没法照顾到老人,他就委托我们点一份外卖。遇到这样的客户,我也会格外关照,送达之后也会给客户回个电话,告诉他餐送到了。”老陈说,他接到过不少儿女给爸妈订菜的,“孝顺的孩子不少,我们送这种订单,心里也是暖的。有一位阿姨80多岁了,有五个子女,每天一个子女给她下单送菜上门,老人多幸福啊。”

  送餐中体会到的温暖还不只这些。

  老陈说,杭州人很热情,送餐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客户给他送饮料,“有个姑娘,每次我送外卖,她都会给我倒一杯温开水,然后让我喝完再走,蛮感动。能得到客人的尊重,很满足。”

  蓝震

蓝震

【编辑:左盛丹】

>产经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