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快手CSR负责人张帆:短视频构建公益新场景

2019年05月17日 13: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5月17日电 16日,快手在2019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上首次分享公布了快手独有的社区生态与新公益之间的连接可能性。

  据悉,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共计超1000家公益组织、全球知名企业、教育机构、媒体等参与。快手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负责人张帆提出了快手强关系短视频社区能帮助解决公益行业的两大痛点,并倡导更多公益伙伴加入“快手幸福伙伴计划”,利用平台流量优势发挥快手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的社会价值。

  在峰会“创益城”展区现场,快手“遇见世界上另一个我”的“黑科技”成为展区最热门的互动体验之一。整个峰会期间,快手的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家纷纷赶来,借助快手的“黑科技”,寻找和遇见世界上另一个自己。其背后,展现的是快手在大数据处理、人脸识别、特征检索方面业界领先的技术实力。

  快手:新场景,新生态,新公益

  张帆会上表示,很多现场伙伴都在不同场景下与不同的互联网企业合作探索促进公益文化、提升大众公益行为及意识的有益尝试。在短视频社交的新场景下,快手能为我们的公益人、公益行业提供怎样新的可能性。

  新场景:短视频社交推动现实社区重构

  据张帆介绍,快手是一个记录和分享生活的短视频平台,创立于2011年。在快手上,内容载体基本分为三个形式:短视频、照片和直播。截至去年底,快手的日活是1.6亿,这就意味着每天就有1.6亿位老铁打开快手APP阅读和分享生活。目前快手已经累积了90亿+的原创库存视频,平均每天就有1500万条视频被老铁们上传。

  张帆认为,之所以积累如此多的活跃用户和生产者,跟快手独有的平等普惠价值观分不开。快手两位创始人希望快手端内的注意力像阳光一样能洒在每个人身上,希望更多普通人能被社会看见,被世界关注。在快手,头部视频播放量仅占全平台的30%,70%的内容是来自公众视野更容易忽略的普通大多数。之所以在别的平台大多数普通用户能在快手上如此持续活跃,归功于快手的算法技术支撑。

  张帆说,快手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把“基尼系数”引入算法的互联网公司,我们将这个国际上用于避免贫富不均的机制贯彻于整个平台,致力于注意力资源去中心化,让每个普通人获得相对均等的被看见的机会。可以说,快手是一个去中心化的、重视长尾内容的平台。

  新生态:社区场景实现平等对话和社会融合

  张帆现场对短视频平台与公益新生态之间的关联进行了阐述。

  她介绍到,是因为基于以上所阐述的普惠价值观及算法支撑,快手得以挖掘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内容生态。这一新生态显然与在场很多公益人的愿景是一致的——在快手社区场景中,人与人之间实现了更即时的平等对话和更深入的社会融合。

  不同于别的互联网社区,快手希望让真实生动的社交跨越地域、经济、语言、教育等的现实界限,在线上实现连接。因此快手结合人们的自然社交过程设计了一套关系渐进式功能体验。

  为什么说是渐进式的?张帆说,比如,你现场注册一个快手,成为新用户,那你可以在发现页或同城页的短视频来发现你喜欢的创作者,并通过点击查看这个创作者的历史作品来决定是否要关注他。主动权完全在用户手中。

  当你开始关注另一个用户时候,才会接触到这个用户的直播、私信、说说、打赏乃至快手电商、快手课堂等更深入的功能。“快手通过这样渐进式功能,将人与短视频内容的连接转化为人与人间的连接,从而让每个人真正找到他认同的那个群体,社交关系进一步深化。”张帆表示。

  在这样的强社交关系社区里,用户分布的广泛与多样性为进一步发挥平台社会价值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张帆介绍了一组数据:快手用户的城乡地域分布与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分布情况都非常一致,可以说是国内最接近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分布情况的互联网社区,这里囊括了中国的各类社群,丰富多样,参差百态。其中就包括我们公益从业者最关注的这些群体。

  在快手上,像这样普通的大山农民、到城市打工的工人、乡村儿童和老年人,这些不在一二线城市、不在主流媒体关注范围内、相对缺少互联网话语权的“沉默的大多数”群体能为自我发声,通过自己记录和分享自己的生活,尽可能真实地为自己代言,打破以往的圈层沟通隔阂。

  那么从公益受助人的角度来看,快手平台的价值之一在于能够帮助这些群体突破以往媒体报道的刻板印象,真正让公众面对面去理解“沉默的大多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另一方面,像残疾群体、病友群体这样平时“被忽略的少数”群体,他们也可以通过快手展示日常生活,让人们能突破身体标签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性格。

  针对做残疾、大病等少数群体,公益行业在推动社群融合和友好型社会。快手上的这些群体以及一些已经在探索的公益组织,也正在积极地通过记录和分享,让社会大众看到他们的生活,从而产生更深的理解和共鸣,进而思考如何通过采取行动,让这些群体更有尊严、更有陪伴感地生活。

  新公益:快手强关系社区中的新公益

  张帆更深一步的介绍,快手这样一个全新的社区生态对公益从业者的启发。她认为,在不断和伙伴们的探索和合作中发现,快手的平台特殊性能帮助解决公益行业的两大痛点:第一是如何更精准地去了解所服务的人群,以及吸引对自身项目感兴趣的支持者。快手的算法分发能让公益机构精准地找到利益相关方。第二是公益项目的及时反馈和信息透明。相较于以往的图文传播,短视频可以让项目反馈的丰富度和可信度有质的提升。

  目前已经有一些公益机构在快手平台上探索尝试。张帆介绍,一个叫玛薇少儿艺术团,它是四川大凉山地区的一个社工机构运营的快手号。玛薇少儿艺术团的孩子们都是彝族困境儿童,很多都是孤儿,家境贫寒,上不起学。这家社工机构除了通过社会捐赠负担孩子们的上学费用,还聘请专业老师来教授孩子们彝族民歌和童谣,以帮助孩子心灵成长,塑造他们健康人格。去年9月,在快手的邀请下,这家机构的一位老师运营了快手号,现在已经有将近10万粉丝。如今,玛薇少儿艺术团已经成了快手彝族人群中知名的网红艺术团,有不少远在他乡打工的彝族同胞都在关注他们,在评论里表示为这些孩子而骄傲。此外,他们还把11首原创歌曲上传到快手曲库,其中歌曲《玛薇》已经被3.3万个快手短视频使用为配乐。

  玛薇的例子体现了此前提到的快手渐进式功能体验所带来的强社交关系。同样的,公益机构也都能像他们这样,在快手上利用渐进式功能搭建起自己的强关系公益社群。

  据悉,在快手这样的强关系社区里,公益机构和个人之间的关联互动都会变得更即时、有效和透明。一方面,公益机构可通过短视频记录公益生活,去直接接触利益相关方,包括受助对象、潜在捐赠者、志愿者等,吸引有相同价值观的粉丝关注。另一方面,公益机构可以通过策划直播公益事件,与粉丝产生更深的链接,推进公益项目进程同时通过与粉丝的互动。

  快手幸福伙伴:公益传播的去中心化

  张帆认为,快手普惠算法所带来的去中心化生态,为公益传播创造了新的可能性。并进一步做了具体阐述:或许在场的公益人在传播时都会有一个困惑,觉得基层执行者、公益传播部门等通过一些媒体平台进行的传播很难直接收到反馈。而快手这样的去中心化社区或许恰好能解决这一困惑。

  这样一个真实、个体多样化的社区,就非常适合一线公益人用个人快手号去记录自己的公益工作和生活,进而配合机构快手号,实现公益项目的全记录,让公益成为一种公众看得见的生活方式。

  快手平台也在主动与一些大型公益基金会去做平台内的公益策划探索:一个是去年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壹基金在它的全国大学生志愿者网络中发起了一个“自制自救神器”活动,让大学生们用身边的物品做自救神器。另一个是关于自闭症儿童的“蓝色行动”,是壹基金每年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都要做的品牌传播项目。今年4月2日,快手做了一个创新,除了明星短视频、海报倡导以外,快手联合壹基金邀请了50家自闭症康复机构入驻快手,同时对这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康复机构进行公益传播力的扶持。

  未来快手还希望跟更多大型公益机构去策划更多的有价值的公益倡导,也希望能够更多地有专业传播团队的公益组织一同探讨如何打造新生态下的一线公益人网红,机构网红,和项目网红,使其在互联时代的传播能够更加自主、更加立体、以及更加有针对性。

  “这个计划也有一个名字,叫快手幸福伙伴计划,目前也在积极地寻找合作伙伴,共同推进快手本身的员工公益文化建设,发起各类针对公众的创意倡导活动,和通过更主动的行为去关注快手端内外的弱势群体。我们也欢迎更多公益机构来体验快手、尝试快手。”张帆表示,希望快手平等普惠理念下的互联网社区能和社会公益生态一起相互助力、共同发展。

【编辑:叶攀】

>产经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