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多睡一会儿,海尔的兄弟

2019年09月11日 13:52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参与互动 

  海尔最近有点烦。先是4名员工因午休被开除一事引发舆论关注,之后海尔公司做出回应,但由于并未全面回应外界质疑,甚至对关键细节语焉不详,舆论并不买账,对该公司企业文化的批评尚在延续。近日“午睡事件”进一步发酵,有海尔公司前员工爆料称,海尔的制度是“连坐制”,下属犯错,要连着上司一起惩罚。有的员工甚至全年只有过年休息,平时一天三遍定位打卡。

  报道还提及个别员工的遭遇,比如有人用凉水冲澡,想引起发烧去就医,换得短暂的休息;因为工作强度太大,男员工向领导下跪求转岗;员工业绩不好就要被“问候家人”。这样的职场经历让人咋舌,很难想象如此极端的企业文化会发生在海尔这样有着辉煌业绩的大公司。当然对海尔公司而言,这也意味着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

  “午睡事件”曝光后,海尔的回应可谓及时。因为信息源主要来自公司内部,海尔方面当然有足够的控制力,如何解释事件的来龙去脉,回应时如何做到统一口径,对于海尔而言并不存在什么困难。但舆论不会就此轻易放过,因为事件所揭示的海尔的企业文化,比事件本身更值得挖掘。很多人自然地相信,“午睡事件”不是孤立的,充其量只是冰山一角,外界对水面的浮冰并没有多大兴趣,人们更关心水下面尚未曝光的那一部分。

  如今诸多前员工现身说法,爆料该公司管理的种种不是,显然提供了更多的观察视角。前员工的“指控”并非法律意义上的,没有充分的证据,只是提及个人的经历或体会,这种来自不同主体轻描淡写式的诉苦所带来的杀伤力更大,因为大量的前员工可以交叉验证,比较容易获得舆论的信任。工作压力带来的体验因人而异,可一旦很多人认为工作强度太大,痛诉企业管理不够人性化,问题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很容易就此得出结论,认为这就是海尔的企业文化。

  海尔需要正视这些爆料带来的影响。善待员工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从事件本身考虑,海尔应当尽快给外界一个富有诚意的回应。而从长远看,海尔恐怕也要思考,这种极端的企业文化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很多分析都提到,海尔之所以在管理上如此激进,可能与该公司近年的困境存在密切联系。海尔的营收2000年、2001年的增长率曾高达50%左右,而2005年之后急速下滑,大多年份仅为个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海尔智家实现收入989.8亿元,同比增长9.38%;实现归母净利润51.5亿元,同比增长7.58%;美的集团实现营收1543亿元,同比增长7.37%;实现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17.39%;格力电器实现营收983.41亿元,同比增长6.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7.50亿元,同比增长7.37%。三大白电品牌中,格力与美的市值均在3000亿元以上,但海尔智家市值刚超1000亿元。极端的企业管理是否有助于解决增长乏力的问题,对此恐怕也要打一个问号。

  去年9月,由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担任总顾问的动画片《海尔兄弟宇宙大冒险》正式亮相,而开篇第一集就是《快醒来!海尔兄弟》。这或许是在提醒这家老牌家电企业重新振作。如今一个“午睡事件”让这句话有了新的解释空间,即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用制度强迫员工醒着,保持超负荷的工作强度。任何一家大公司都需要在管理上做足文章,如何实现公司效益和员工福利的平衡,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种种迹象表明,海尔的管理可能已经走偏,企业从这种管理中收获了什么?在职的海尔员工是否满足于这样的企业氛围?或许对海尔员工尤其是基层员工而言,迫切要做的不是“快醒来”,而是“多睡一会儿”。

【编辑:李雨昕】

>产经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