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抗击疫情看共享出行行业如何“转危为机”

抗击疫情看共享出行行业如何“转危为机”

2020年03月13日 14:21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网3月13日电 疫情冲击了出行需求,但疫情又诞生了新的出行需求。所以,对于一家建立在互联网和大数据基础上的出行企业,如何与新的需求相向而行,展现相应的能力和担当,是一个转危为机的关键,也是一个极好的彰显价值和能力的节点。

  因此,凹凸出行创始人张文剑说——疫情凸显的问题之一,是如何把有限但不绝对匮乏的社会资源与需求进行高效匹配并链接,这恰好是互联网的强项,也是凹凸出行的根本价值。我们会在这个方向继续努力,不断满足新的需求,让“汽车即服务”名至实归。

  他表示,凹凸其实是最早感受到疫情冲击的企业之一。春节本来是业务高峰期。一方面有大量的返乡群体会把车源闲置出来共享,所以理论上没有车源瓶颈的限制,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本地出行需求,所以历史上的春节业务都是平时的4-5倍。疫情发生后,在业务层面就产生了几个集中效应,也可以分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称为“应对变化,缓解矛盾”的阶段。由于全国性交通措施的变化,大量的人出不去了,大量的人被滞留在路途中了,大量的人在节后不能第一时间回来了,这就导致了整个春季及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包括凹凸、包括车主和用车者,所有的计划都不能按期实施了。所以,第一反应,就是先去协调、安抚、弥补车主和用车群体,想方设法的提供各种替代方案,把大家的麻烦降到最低,把一些责任主动的承担起来。

  在这中间凹凸也遇到有些春节提前出发的用户由于疫情原因,被困在了疫情严重的地区,导致不能按订单时间还车,这部分需要我们第一时间与车主协调,取得谅解的同时给予租金方面的减免和租期上的延长。

  他指出,私家车出行的优势在疫情期间得到凸显,国家相关便民政策集中释放,反而给行业带来了一波利好。但需谨记的是,抓住利好的前提是充分的利他,不能为用户输出价值也就谈不上抓住利好。

  在公共卫生事件出现的情况下,能够拥有私家车或者可灵活调配的车源使用,从便利性、安全性的优势上还是很显而易见的。同时,一些利好消息也在释放:第一,从整个新冠肺炎疫情的特点,一些很高层次的专家公开讲了:面对复工在即的时间节点,选择私乘或者自驾出行,是更加安全的选择;第二,全国的高速公路免费开放到疫情结束;第三,绝大部分城市放开了单双号限行。

  这几个消息其实是告诉公众和帮助公众,有条件尽可能用小汽车出行。

  可以说,对于广大“有本无车”一族来说,此时选择有保障、重视车辆消毒安全体系等问题的租车平台会成为很多刚需用户的首选。而凹凸生来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

  张文剑说,特殊时期消除两端用户的顾虑凹凸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把被动安全做到十足,也就是彻底的消毒。汽车体积有限,开窗几分钟就可以彻底的换气。同时,为了让消费者、车主建立双向的信心,在取送车的过程中都确保做到“一车一消毒”、车辆“一动一消毒“,无论是在跟车主交接拿车时、用户下单后取车时、订单结束后交车、将车辆还至车主后,全程都能做到”消毒看得见“,且所有的消毒流程都是针对全车、包括对全车喷洒、对车把手、方向盘、后备箱、坐垫等部位的重点消毒。

  可以说,只要不发生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仅仅从车的层面,凹凸可以做到100%保证经手的车不带毒、不传毒。

  第二件事,是把车管家的优势发挥出来。自建全职车管家的运营优势在特殊时期得到了百分之二百的体现,“消毒看得见”只是一方面;另外,因为有全职车管家作为整个业务流程的“物流中心”和“业务中台”,凹凸很轻松的就实现了车辆的“无接触交接”。当然,为了避免中间环节出问题,对员工的健康有了更严密的检测,体温、体征异常绝不上岗。

  第三件事,凹凸出行还做了不少有公益含金量的事情。比如,春节期间,很多人的车很久没洗了,很脏,但又不知道去外面的洗车房洗车有没有安全隐患。加上对车辆消毒有一定的专业性,凹凸就对社会开放了这个能力,任何有需要消毒的车主都可以到凹凸来进行全方位的消毒。

  疫情冲击下,企业如何寻求更好的发展?对于凹凸出行来说,“轻资产,重运营”的DNA在这个阶段成为了一层“免疫力”,免去了抗击资金链或库存这样的重压,然而如何提供更贴近用户的产品和服务也是凹凸不断思考和改进的,因此,在这个阶段保证业务的健康良性运营及现金流是关键。

  在市场形势大好之时,也始终没有大量烧流量,反而是投资服务和产品,因为凹凸始终相信这个业务的本质不是流量,而是长期稳定的服务品质带来的用户积累。同时在这次疫情下,政府出台了很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政策,从房租减免、公积金和税费的缓缴、贷款额度和贴息等各个方面,都无疑是在特殊时期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持。

  所以纵然现下仍有困难,但只要全社会一起努力,共克时艰,还是会迎来新的机遇。

【编辑:于晓】

产经频道精选: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