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50年

广告

搜狐公司中国新闻社

 1949-1999

 

50years.gif (6051 字节)

国防外交篇

面向五维战场 实现科技强军--军方专家座谈高科技对战略安全的影响

  中新社北京九月十七日电 题:面向五维战场 实现科技强军--军方专家座谈高科技对战略安全的影响

                  中新社记者 陈静 陈建

  二十一世纪的战场是五维的--陆、海、空、外层空间、信息网络。战争的样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的军事思想和作战样式将面临严峻挑战。

  今天上午,出席中国国际战略学会有关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座谈了高科技对国际战略及国家安全的影响。他们对未来战争的基本模式作出了上述判断。

  学会成立于七十年代末,由许多老外交家和退役的将军们组成。作为中国军方智囊之一,它承担过不少来自政府、军界和企业界的研究课题,为之提供咨询和政策建议。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中将兼任这个学会的会长。

  熊光楷力主为国际战略安全研究注入时代气息。在他的主持下,许多经济专家和科学家走进学会。今天上午,这个研究机构首次把高科技,作为研判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重要内容之一加以探讨。

  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主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有所加强,但是,与会者认为,世纪之交,也出现许多不安全、不稳定的因素:以强权政治为特征的霸权主义、军事安全上的新干涉主义、经济领域内的新殖民主义有所抬头。爆发局部战争的可能性仍随时存在。

  战略学会高级顾问、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谢光认为,科学技术在当今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高科技对武器装备开发、研制的作用尤为突出,并将对未来战争的作战样式产生深刻影响。

  从矛盾到火枪,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军事领域随之发生巨大震荡。现在,高科技发展也给“安全”的概念带来很大转变。例如,国防之要义,在于国家边界不可侵犯。然而,高科技时代,卫星应用和互联网本身就没有国界。人们应该怎样看待国际安全形势呢?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一些国家在军事领域内,相继开始了一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革命”,即致力于提高六种能力--夺取信息优势的能力,全球信息感知能力,全球机动作战能力,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一体防空反导能力和陆、海、空、外层空间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

  谢光说,未来高科技武器装备的发展,同样将进入信息化时代,逐步实现体系化、信息化、网络化、精确化、隐身化和小型化。隐形轰炸机现在已经有了,将来还会出现隐形坦克、甚至隐形士兵;攻击弹头、水陆两栖作战坦克等,都会越做越小。

  他预言,二十一世纪的战场将成为陆、海、空、天、信息五维战场,作战空间将向外层空间扩展。战争的样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的军事思想和作战样式将面临严峻挑战。

  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既要充分估量科技革命带来的严峻挑战,更要珍惜随之而来的难得机遇,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科技强军之路,不断增加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使中国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复杂的国际斗争中取得主动,顺利实现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

  “国防高科技引进不来!”专家们这样众口一词。他们希望,在研制、开发新型武器装备“硬件”的同时,中国也必须着力培养人才;注意“有所为、有所不为”,分析、研究如何打“点穴”战争。(完)

[返回]

版权所有:中国新闻社、搜狐公司     制作单位:中国新闻社多媒体编辑部

Copyright: http://www.chinanews.com.cn , http://www.sohu.com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