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李晶:中国农业对通胀影响只在短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摩根大通李晶:中国农业对通胀影响只在短期

2010年08月16日 17:02 来源:中证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证券和大宗商品主席李晶昨日表示,中国的通胀于7月份升至3.3%。自6月中旬以来的猪肉价格上涨以及洪灾导致蔬菜和粮食种植中断,是推高消费物价指数的重要因素。然而,相对于2007-2008年的情况(食品价格上涨带动消费物价指数于2008年3月达到8.7%的高位),她预计这些因素只会引发短期的通胀效应,年内剩余时间国内供应将逐步回归正常。

  她解释说,上述判断的原因是秋粮的种植面积增加预期令全年的粮食总产量向好,以及政府对猪肉市场的干预力度加大,以防价格极度波动。有鉴于此,近期国内及国际粮食生产中断对中国主要食品行业的影响似乎相对温和,而且影响时间较短。在经历了上半年的严峻形势之后,猪肉行业正在受益于生猪价格的上升周期。

  李晶认为,下半年猪肉价格的周期性上涨将使上游的肉类加工行业受益。

  近几周,猪肉批发及零售价格有所反弹。7 月份,猪肉批发及零售价格(里脊肉及排骨)已上涨7-8%。鉴于猪肉在食品成分中的占比达到9.26%,而食品占消费物价指数篮子的约三分之一,因此猪肉价格上涨将导致7 月份的消费物价指数上升约0.24%。年初猪肉价格大幅下跌,上半年整体呈现较大波动。自4 月份以来,政府5 次采取市场干预,通过提高猪肉库存为价格提供支持。然而,因猪肉的冷冻寿命约为6 个月,储备的猪肉未来几个月可能流入市场。另一方面,9 月份是传统的猪肉需求高峰期,这将为需求面提供支持。综合这些因素,猪肉价格的前景并不明朗。自年初以来,供应链上游的生猪价格的波幅甚至更大。仅在上月,猪肉价格就上涨16%。尽管如此,目前的价格相对于历史水平仍属温和,生猪养殖商的盈利水平仍然偏低。鉴于政府目前拥有大量的冻猪肉,且通胀已超过3%的红线,预期政府将于未来数月出售冻猪肉,缓解通胀压力。

  此外,尽管蔬菜价格大幅上涨(7月份以及8月份前两周分别较6月份上涨11.3%及3.4%),但专家表示由天气造成的供应中断应只是暂时现象。因产品组合的批发价格变动相对较小,而出口价格基本按合同执行,大型多元化农场的盈利所受的影响可能有限。温和的食品价格通胀往往能提升超市的销售及利润率。除近期肉价上涨外,过去数周食品价格大致保持平稳。

  李晶认为,除大豆(在中国归类为粮食)之外,中国的粮食市场相对不受国际环境的影响,因为中国的粮食主要用于自给,且国内价格受政府管治。然而,因玉米进口价格偏低,且国内供应趋紧,中国2010年的玉米进口大幅增加。根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报告,截至7月22日止年度,中国总共订购120万吨美国玉米,而去年从美国进口的玉米总量为50,000吨。在过去数月,中国产生少量玉米净进口。尽管中国的玉米进口量或将增加。但短期内不会出现大规模的玉米净进口。中国的自给政策反映进口主要用于补足国内供应缺口,以及抑制国内价格上涨。在此背景下,全球玉米价格将受到中国采购的支持。 (朱茵)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