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秋节:三重尴尬折射月饼之困

2011年09月12日 17:0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月饼,作为与汤圆、粽子、八宝粥、水饺等并列的传统节令食品,市场际遇却与众不同,不仅没有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日常食品,反而功能异化。又到一年中秋时,一年一度的月饼大卖在给商家赚取丰厚利润的同时,其自身正陷入三重尴尬境地。

  尴尬一:销售商:节前是“黄金” 节后成“垃圾”

  中秋节前,记者走访多家酒店、购物中心、超市,发现显著位置都被月饼占领,凸显出礼品属性。

  记者在江宁区一家超市看到,超市入口处主通道两侧几乎都摆满月饼,广式、沪式、云式月饼品类众多。超市里月饼价格最便宜的20多元一盒,最贵的广式海鲜月饼800多元一盒。单盒在100元以下的只有两三种,绝大多数月饼的价格在每盒200元至300元之间。

  这些月饼包装考究、印刷精美。最常见的是纸盒、铁盒包装,还有的用类似刺绣或漆器的材料包装,给人雍容华贵的印象。记者选择了一盒128元的月饼,起初感觉拎在手里沉甸甸的,但是一称重量发现,一盒月饼共8块才1.2斤,包装盒却达2.4斤。

  超市一位熟悉情况的人士介绍,月饼的功能衍变到现在,已经不是传统的价廉物美的商品,甚至不是消费品,超市都定性为礼品。每年中秋节前都会有三四天销量“井喷”。“我们超市八成月饼买家是集团客户,送礼是主要目的。因为包装越漂亮越好卖,价格高一点不在乎,因此生产商都把工夫花在包装上了。”

  记者在多个大卖场随机采访多名消费者发现,声称买月饼自己吃的很罕见,几乎都是送礼。甚至在殷巷农贸市场的一个散装月饼摊点,也有礼品化的趋势。这个摊点摆放了许多包装礼盒,一只20元,超过了月饼本身的价格,仍然有不少人购买。

  “中秋节前,月饼走‘礼品路线’,利润很高,成本倒挂;节后像‘垃圾’,几乎没人要,最后进入饲料产业链。”有关人士表示,节日一过,礼品功能丧失,每年都剩下大量月饼退给生产厂家。现在质量控制越来越严格,厂家回收了月饼后,必须在保质期内处理掉,最常见的做法是打折卖给饲料厂。

  尴尬二:生产商趋之若鹜 消费者却当“负担”

  一年中销售月饼的黄金时点极短,只有几天,还存在滞销浪费的风险,为什么仍令许多商家趋之若鹜?

  一家海鲜酒楼的老板向记者道出其中秘密,月饼的利润十分可观,今年各种成本都涨了,即便如此,月饼的成本与价格之间差距仍很巨大。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特等面粉每公斤5元至6元,白糖每公斤10元,食用油每公斤6元至7元,莲蓉、五仁、糖玫瑰等馅料多数价格在每公斤20元左右,加上人工成本和辅料成本,每公斤月饼的制作成本为40元至50元,如果一块月饼100克,那么平均每块的成本是4元至5元。事实上,现在月饼个头比以前小,成本更低。

  这位老板说,现在市面上最贵的就是海鲜月饼,其实这种月饼最赚钱。“我们酒店的海鲜月饼一盒卖400多元,成本40元不到。加进一点鱼翅、鲍鱼,能做出很多月饼!中秋节卖月饼的钱,够酒店员工一年的工资。”

  与琳琅满目的包装盒相比,月饼的本身内涵却没有多大改变。不仅品种多年来少有变化,其高油、高糖的馅料与当前健康食品的风尚格格不入,各类人群感兴趣的不多。

  “月饼不好吃。”这几乎是记者采访消费者听到最多的话。

  南京市民刘大妈今年67岁,她告诉记者,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老年人都很重视锻炼养生,饮食也是以健康食品为主。“现在的月饼油太重,又很甜,我根本就不敢吃,怕得‘三高’。”

  深圳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张勇告诉记者,他每年到了中秋节都要给客户送月饼,虽然没人当面说不要月饼,但他越来越感觉到,月饼对客户来说是个负担,因为没人愿意吃。“去年我送了10几盒,今年只送了3盒。”

  尴尬三:月饼成了“倒手货” 行业创新不可少

  记者采访中,一些家庭也表示,月饼现在就是一个“倒手货”,节日前从一个单位到另一个单位,从这个人手里转到那个人手里。节日过后,面对堆在家里的月饼,很多人表示不知道如何解决。

  在一家超市选购商品的一位消费者说,这里的许多月饼在距离中秋节还有两天时,已经开始“买一赠一”了,可见价格水分有多大!很多人节后只能把月饼闲置一边过期扔掉,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与月饼相比,西洋参、牛肉松、蜂蜜等商品营养价值并不低,价格也更实在。“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我们更愿意买这些产品。”

  南京市民刘刚说,这几年一些月饼中含有防腐剂超标、包装月饼的塑料托含有致癌塑化剂等问题被媒体曝光后,公众对月饼质量有不信任感,这也降低了行业形象。

  一些消费者表示,月饼生产者不能只注重包装,应该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产品质量和产品创新上,改变同质化的趋势。月饼的创新要跟上人们追求“健康食品”的时代风尚,重塑月饼“吃”的本质功能。(邓华宁 王珏玢)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