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经济增速下降 对就业影响尚未充分显现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4月28日 15:20 来源:半月谈网 参与互动(0)

劳动者都在努力构筑自己的生活

  给每一个劳动者自食其力的机会,一个健康社会的就业愿景莫过于此。就业对于一个国家民生状况的基础性意义不言而喻。中国长期高速发展的奇迹,曾几何时是中国劳动者就业的重要保障。然而时移世异,在这个庞大经济体结束“飞奔”转为调速前进的时刻,社会就业如何与之适应?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调低至7.5%,而就业目标仍然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这一近年常见目标。如何在经济降速的大背景下完成这一目标?这是一个在劳动节前夕颇有意义的话题。

  332万: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预期

  事实上,从最近几年来看,中国实际就业目标往往超出年初目标,2010年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2011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而在备受各方担忧的2012年,各方对就业情况倍感压力。

  4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3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3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43万人。一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去年底持平。

  据尹成基介绍,中国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加大就业扶持政策力度,2012年安排资金439亿元用于促进就业。

  经济放缓暂未威胁中国就业

  “由于宏观经济波动对就业影响具有滞后性,经济增速回落对就业的影响尚未充分显现。”尹成基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指出,中国经济仍处于较快发展区间,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依然较快,用工规模增幅较大,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日益增强。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认为,目前虽然存在诸如经济增长回落等一些不利于拉动就业的因素,但化解这些问题的方法也很多,例如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支持等。

  国务院日前批转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就指出,“十二五”时期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国家将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保障政策,公共财政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小型微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倾斜。

  “当前就业问题的当务之急是结构性矛盾,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现象是当前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的集中反映。”周天勇说,“在就业人群里,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12年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达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而近年来每年城镇的新增岗位只有1200万个。 

  “尽管总量压力依然很大,但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尹成基说,“从我部统计监测及调研情况来看,招工难从沿海向内地蔓延并呈常态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技能人才和普工双短缺的特征更加突出。”

  中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最为需要的就是技术工人,很多地方的技术工人处于严重短缺状态,其中,制造业仅高级技工的缺口就达400余万人。 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开始为自己在城市里生活的长远保障考虑,从以前的追求有保障的工资到开始寻找有保障的生活。由于子女教育等问题,很多农民工选择用脚投票,离开大城市。 

  “发展到现阶段,就业已经不是某一个部门能够解决的问题。”周天勇说,“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扶持这些企业就能增加就业,而这需要工商、税务、财政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教授认为,减轻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负是稳定就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选择,而这一选项在中国近年来财政收入增幅很高的情况下是可行的。

  “中国的职业技术培训水平与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极不匹配,德国大约有8000万人口,但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却有4000多所。”郑功成指出,而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截止到2010年末,中国共有技工学校2998所。

  “更为重要的,中国要缩小行业间、城乡间的差距,缩小收入、待遇、保障上的差距,否则人才很难自由流动。”郑功成说,“大学生愿意去国家机关、大国企是因为它们有更好的社会保障和待遇。”(半月谈网/记者 陈炜伟 徐博 王亚光)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