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覃勇:要警惕把国企央企“妖魔化”的倾向

2012年04月28日 20:30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今天看到消息,德国一家著名咨询机构最新公布了2010年世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新造领域十强,中国南车跃居全球第一位。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中国南车、庞巴迪、中国北车、阿尔斯通、西门子。这个排名是对全球60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进行观察、走访之后,围绕主要产品、产品结构、战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之后得出的。

  以德国人在技术品牌上的严谨和客观态度,这样一个排名应该是值得信赖的。据了解,随着以CRH380A为代表的高速动车组以及大功率电力机车、城轨地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拳头产品的批量生产,中国南车在世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市场发展迅速,其产品除了在国内有广泛应用外,还出口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0%,重点产品出口欧洲、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南车品牌在世界轨道交通界的影响力日益彰显。

  这是中国的国有企业或者说央企正在成长壮大,走向全球市场的又一个成功的例证,值得从正面加以审视。

  之所以做这样的审视,是因为随着这几年国家实施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在我们的理论研究领域、媒体报道、网络甚至公众的议论中,弥漫着越来越多的质疑、简单否定甚至谩骂国企和央企的声音,这当中充斥的一些纯西方经济学流派的逻辑推理,以及多感性少理性的思维定式,不但常常让人感到缺乏起码的客观公允,而且正在渐渐让我们迷失或忘却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那就是: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最终要达到一个怎样的所有制架构?怎样的所有制架构才是最适合中国国情和具有中国特色的?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党早就有了英明的决断,即:“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这里面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主体”,一个是两个“毫不动摇”。应该如何理解其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这我们党是基于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一部近现代中国发展史已经向我们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巨大成功则再一次证明,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且不说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对于增强国力、防止两极分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是,这也是中国经济的跃进式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公有制为主体,说白了就是国家在社会财富上有一定的集中度,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对于我们这个还处于落后和追赶状态的发展中大国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要想获得跃进式的快速发展,迅速缩短和欧美等先进国家的距离,我们的社会资本和财富没有一定的集中度是不行的。事实也证明,没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这个集中度,就没有新中国成立后迅速建立起来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也不会有两弹一星、“863、973高科技计划”的实施、更不会有神舟、嫦娥、高速铁路这些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高端科技成果。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想依靠民营经济崛起迅速赶上和超越发达国家,在中国几乎没有可能。

  当然,经过60多年的发展实践,我们也认识到,社会主义并不排斥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并非资本主义独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嵌入市场机制,学会利用市场手段来高效地配置资源、激发全体人民的创新活力,以使经济有一个更快的发展,社会财富有一个更快更广泛地积累。

  但是,搞了市场经济我们又发现,随着非公经济的逐步壮大,如何处理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资源、金融以及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平等关系成了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党和国家早有察觉,所以才有了后面的两个“毫不动摇”的关键词。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怎么做到两个“毫不动摇”?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给出答案。一方面要打破垄断,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金融服务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现在,支持扶持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相关的来自财政和金融领域的政策措施也在积极快速推进,像温州民间借贷改革试点就已经拉开帷幕。

  但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另一个“不动摇”,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说白了,就是要不断推进国企和央企的发展。国企和央企如何推进?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给出了答案,那就是,要深化完善国有企业改革。

  具体说,就是要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同时要推进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投资风险控制机制和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再就是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规范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

  由此可见,国企央企管理体制确实需要完善,国有资本在一些领域的垄断确实需要打破,但在一些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仍然需要适当集中,所以简单地强调打破垄断是不明智的,甚至是幼稚的。

  当前,尤其要警惕的是对国企央企一味否定甚至“妖魔化”的倾向。我们既要看到国企和央企有进一步改革体制,激发创新活力的必要,更要看到它在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科技发展,以及在提升中国全球竞争力上所发挥积极主导作用。

  我想,每一个中国人,从感情上讲都应该希望国企做大做强,别的不说,国企央企垮掉了,谁会欢欣鼓舞呢?当然是那些正在为国企央企竞争力迅速提高而忧心忡忡的跨国垄断企业。(经济之声《天下公司》评论员覃勇)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