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西部小微企业陷入逃税与融资怪圈

2012年05月25日 14:51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北大联合阿里巴巴发布的报告称,九成受访的企业承认逃税

  破解之道:

  1、减免税负:减税、减费,给予用工补贴等手段来减轻企业的经营负担

  2、降低融资门槛:创新信贷技术,提升对小企业信贷的服务能力和效率

  超3成的小微企业认为,当前税费负担已占到企业实际经营成本的10%以上

  如果全部缴纳各种税费,则可能蚕食小微企业全部利润,甚至出现倒贴局面

  近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中西部小微企业经营与融资现状调研报告》(后简称“报告”)。报告称,经过对中西部区域内1407家小微企业进行网上调研,并对区域3个核心城市的73家小微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后发现,受访企业有九成承认逃税,中西部小微企业生存艰难,融资、减负需求迫切。

  六成企业称税费负担过重

  此次调研,涉及重庆、陕西、湖南、湖北等省市。调研结果显示,60.81%的小微企业认为,当前税费负担已对企业经营造成影响。33.57%的小微企业认为,当前税费负担已占到企业实际经营成本的10%以上,且这一数值还是躲避税费后的数据。

  调研发现,小微企业承担的各种税费中,增值税、所得税、城建税、教育附加费最为普遍,其他由于行业、区域不同,小微企业还需承担类似地方教育费、残疾人就业金、工会经费等等税费类目。如果全部缴纳,则可能蚕食小微企业全部利润,甚至出现小微企业在无利润的情况下仍需倒贴税费的局面。

  华西都市报记者在报告中看到,受访小微企业逃税最普遍的手法是减少开具增值税发票,大部分企业倾向于现金交易。

  但并不是每项收费都能有手段躲避。调研发现,一些行政手段摊派的地方性收费,小微企业很难躲避或者不敢躲避。同时,一些区域税收体制的运作方式也增加了小微企业生存的压力。尤其是将税收包干或定量性指标,而不考虑目前实际经营状况的做法。

  近半年五成企业净利下滑

  除了受访企业有九成承认逃税,报告同时显示,中西部小微企业近6个月开工率仅为六成,49.04%的小微企业净利润出现下滑。税费负担更加重了小微企业生存的压力。困境之下,小微企业极度渴望改善自身生存环境,降低融资门槛和减免税负成为他们最急迫的需求。

  报告认为,小微企业已陷入“逃税”与“融资”怪圈,唯有减税方可破困——在小微企业群体中,“不逃税就无法存活”的生存法则人尽皆知,然而,逃税看似帮助小微企业保住了部分盈利,但却造成了企业财务缺失,导致无法建立真实征信,从而掐断了在银行融资的可能,断了借钱的路。

  偷漏税“现在都非常普遍”

  昨日,华西都市报就此事采访了多位小微企业老总,“偷漏税现在都非常普遍,不光是中西部,北京、上海这些地方一样的。”一位在北京开行业研究咨询公司的王经理告诉记者,他所开的公司每年营业额差不多300万,扣除所有的成本后,利润在150万。如果按照规定缴税,需要缴70-80万元的税。

  王经理透露,如今偷漏税之后,每年只需要缴20多万,“节约了一大笔,不偷漏税怎么赚钱啊!”王经理说,营业税没法偷,主要还是在所得税上面做文章。

  而另外一个小微企业老总也告诉记者,为了减免税收,他们甚至没有工商注册,也不需要去税务部门登记。“税费重,融资又难,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专家观点

  小微企业“坚持得很辛苦”

  减税已经刻不容缓

  面对调研所展示的小微企业生存压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认为,小微企业“坚持得很辛苦”,应配合宏观政策,从减税、减费,以及给予用工补贴等手段来具体减轻小微企业的经营负担。同时,要创新信贷技术,提升对小企业信贷的服务能力和效率,真正实现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薛兆丰认为,为了改变恶性循环的现状,要让政府觉得减了税对政府也有好处。只有这样,减税才能真正有所推动。税率定的合适程度,要减到企业诚实上报其所需缴纳的税费;政府加强税务征管的成本减少,收的税增加。“靠近这个双赢的可能性时,减税才有可能真正能做成。”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胡晓明也表示,“小微企业生存状况表明,改变已经刻不容缓”。他认为当前减免税费尤显迫切,这不仅能切实减轻小微企业经营负担,更能改变以往税费体制对于小微企业征信系统造成的影响,改变小微企业在融资市场一直所处的“不被信任”的状况。

  记者陈黎罗提

【编辑:何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