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世贸组织总干事:统计方法漏洞夸大中美“顺差”

2012年06月01日 08:3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世贸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日前表示,在生产全球化时代,现行的国际贸易统计方法已过时而且存在漏洞,导致中美贸易顺差被夸大。业内人士认为,拉米的观点比较客观准确,符合世界贸易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也道出了中美贸易存在较大顺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此,记者采访了专家。

  把多国的账都记到中国头上

  其实,导致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美国对华出口的管制;一个是贸易统计方法存在漏洞。

  美国长期实行对华出口管制,大大加剧了双边贸易不平衡。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则认为,简单地把中国在货物贸易中的顺差解读为中国受益,美国吃亏,是非常片面的。如,对于美国企业来说,中国对美国出口中加工贸易占60%左右,2009年加工贸易形成对美顺差1176亿美元,占中美贸易顺差的82%。中国加工企业接单生产后出口,只获得少数加工费,而产品设计、运储和营销等环节的大量利润被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外国企业获得。

  专家指出,这就是贸易统计方法漏洞造成的令人吃惊的后果。2009年,中国对美有1400多亿美元的顺差,其中约有76%是外资企业造成的,而这些外资企业,主要又是美国在华投资的企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美贸易顺差是两国目前在国际生产分工中地位的一种反映。在目前的国际分工中,中国处在最终产品的组装和制造环节:生产中的很多零部件从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地区甚或从美国进口;这些零部件经过组装和制造之后,生产出来的产品出口美国。美国则处在最终产品的消费市场环节。这样一来,中美两国的贸易就表现为巨额贸易顺差。实际上,这种顺差中,中国占有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其中很大一部分算到别的国家和地区头上。因此,中美贸易顺差是一种地区甚或全球生产的结果。”

  贸易统计方法需要改变

  宋泓认为,现行的统计方法中,暗含的一种假定,即:出口产品的价值都是该国创造的,是该国单打独斗完成的。实际上,这样的统计已经不能够反映全球化生产的现实,需要改变。其中,世界贸易组织最近倡导的“按照价值增值量”进行贸易统计就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而拉米是积极的倡导者之一。

  拉米则进一步解释,现行的贸易统计方法只适合于过去出口产品完全产自同一个国家的时代。他说,在生产全球化时代,现行的国际贸易统计方法已过时且存在漏洞,导致美中贸易逆差被夸大。

  拉米认为,现在,产品往往由多个国家形成的产业链协同生产,一件产品从配件到成品经过多个国家,会产生相当于多件产品价值的贸易额。他说,“按增加值计算,美中贸易逆差要缩水一半。比如,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ipad,带给美国的增加值是中国的5倍。”

  拉米说,实际上,商品从中国出口到全球市场前,已经给许多国家带来了增加值。他说,现行贸易计算方法无法正确反映贸易对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性,不能反映贸易带来了多少就业机会,也不能体现竞争出现在哪些环节,反而使真实的贸易情况越来越模糊,世界必须改变贸易统计方法,世贸组织因此正在推动改变贸易统计方法。

  “中国制造”并非中国自造

  有人曾别有用心地鼓吹所谓“中国利用中国制造占领全球”说。拉米称:“这纯粹是无稽之谈。国际贸易商品不是中国制造,不是美国制造,而是全球制造。”

  宋泓也认为,从全球化分工和生产的角度来看,中国在其中只是一个环节,只是最后的组装和制造环节,因此,无限拔高中国的地位和作用是可笑的。

  人们注意到,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经济获得快速增长,同时也给世贸组织其他成员创造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更多机遇。据世贸组织内部统计数据显示,自2001年到2010年间,中国从全球各国进口的各类商品总价值达7.45万亿美元,创下年均增长率20%的纪录。在此期间,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商品总额增长了400%。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不仅为发达经济体创造了出口机遇,同时也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经济体提供了众多的商品出口机会。特别是2008年以来,中国已连续3年成为最不发达国家的全球最大出口市场。

  拉米还认为,在国际贸易的这种新配置中,商业问题大大超出了单纯的贸易失衡范畴。也就是说,当中国对美出口包含近50%的中国增值部分而美国对华出口包含80%至90%的美国增值部分时,双边贸易失衡问题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因此,继续以我们现在的方式计算双边贸易收支从经济学角度讲是荒唐的。我们需要监测的是在每个国家的实际附加值,而不是货物和服务的进出口总额。记者 梁 杰

【编辑:李金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