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负面频现 国产奶粉急借并购“换血统”

2012年06月18日 16:23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继中粮之后,蒙牛引入欧洲乳业巨头ArlaFoods做第二大战略股东

  蒙牛在上周五宣布,与欧洲乳业巨头ArlaFoods及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中粮集团签署一系列协议。ArlaFoods以22亿港元入股蒙牛,成为继中粮之后的蒙牛第二大战略股东。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杨刚称:“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奶业最大规模的一次国际合作。”而分析认为,负面消息频现的中国乳企,急于通过借助外资品牌力量“换血统”以提升自身形象。

  ArlaFoods22亿港元入股蒙牛

  根据三方协议,丹麦ArlaFoods(中文名称:爱氏晨曦,此前又名:阿拉福兹)以22亿港元入股蒙牛,持股约5.9%。作为蒙牛第二大战略股东,ArlaFoods将参与蒙牛的实际运营,覆盖从前端奶源管理到生产质量控制等关键领域。

  资料显示,ArlaFoods,是欧洲最大的乳品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有机乳品供应商,产品在世界100多个国家有销售。2011年其营业收入为550亿丹麦克朗(合93.2亿美元),在全球乳业排名第五位。通过入股蒙牛,ArlaFoods也计划将更多的Arla品牌产品线导入国内。ArlaFoods方面预计,到2016年在华收入将比去年时的7亿丹麦克朗大幅增加5倍。

  本土乳企借“外援”扭转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蒙牛宣布丹麦ArlaFoods22亿港元入股的前一天,蒙牛最大的竞争对手刚刚被爆出其奶粉被监测到汞异常。而事实上,蒙牛自身也一直负面缠身,近期的就有黄曲霉素M1事件。

  “差形象”的蒙牛同时还“很差钱”。乳业专家王丁棉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近日蒙牛宣布35亿元自建牧场就可想而知。而在此时入股蒙牛,ArlaFoods在价格谈判上就可处上风。”

  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本土奶粉品牌状况低迷,并不排除欲借外资品牌影响力来提升自身形象的可能性,而此前就有成功的案例。

  如曾遭遇“假洋鬼子”质疑的澳优去年就成功“换血统”,以1600万欧元收购荷兰海普凯诺乳业集团H yproca51%的股权、成为这家全球主要奶粉代工企业控股股东。

  而从蒙牛与ArlaFoods的“前世今生”来看,蒙牛向“外援”求救的欲望同样强烈。

  2006年,ArlaFoods就与蒙牛共同投资建成乳制品公司,随后上市的佳智婴幼儿产品还使用以本土企业主导的品牌“蒙牛阿拉”,颇有欧洲乳业巨头借本土品牌打入中国市场的味道。然而就在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产品牌频曝负面。本土与外资的主从地位也发生了对调。2011年,ArlaFoods决定“阿拉”在全球华语区升级为“欧世”,“蒙牛阿拉”更名为内蒙古欧世蒙牛乳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这似乎是本土品牌反借外资以扭转此前的负面形象。

  而如今,通过此番收购,ArlaFoods已经从蒙牛的奶粉合作方“升格”成有权参与蒙牛管理的第二大战略股东。外方的主导地位又进一步提升。

  对乳业格局影响不大

  被誉为“迄今为止中国奶业最大规模的一次国际合作”会否在常温奶和奶粉这两大主战场掀起波澜?

  有食品行业研究员认为,常温奶在我国液态奶的消费中占比超过60%,而目前我国常温奶市场中又有超过60%的份额是被伊利、蒙牛占据着。因此,在常温奶战场,ArlaFoods的加入只是让蒙牛“锦上添花”。

  然而在奶粉战场,情况则未必乐观。数据显示,国内奶粉市场目前仍是洋奶粉的天下。去年多美滋、美赞臣、雀巢、雅培、惠氏这五大洋奶粉品牌在中国配方奶粉市场合计市场份额接近60%。在一线城市,洋奶粉市场份额更高达九成以上。

  2006年,ArlaFoods与蒙牛共建的合资公司就主攻配方奶粉类产品。然而,2011年以欧世蒙牛的品牌形象推出的奶粉产品去年销售收入为4.28亿元人民币,仅占公司总收入的1.2%,与洋奶粉动辄五六十亿元的年销售额相比还相差甚远。

  网友辣评

  外星人来都没用

  四方传颂582767[广东省佛山市网友]:中国的食品安全,不进行食品与监督的现行改制,不建立整个社会的监督与追究体制,外星人来都没用

  世外桃源797760:我国这么好的乳品市场,自己非要弄坏。逼着大家买进口牛奶,是自己在砸自己的饭碗。自作孽,不可恕。

  九华之巅[陕西省西安市网友]:本土乳业这趟浑水还是别来趟了,保管你站着进来躺着出去。

  记者 陆志霖

【编辑:何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