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青花热水瓶”何以如此欢乐?

2012年07月18日 13:20 来源:山西晚报 参与互动(0)

  在一档电视节目《寻宝》上,一位藏友展示了一件青花瓷器,称是明永乐青花热水瓶,是郑和下西洋装开水用的。这位藏友表示,如果是真货,应该值至少一百万元。现场专家点评称,感谢陶瓷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如果郑和地下有知肯定打喷嚏。(7月17日 《扬子晚报》)

  在“青花热水瓶”面前,你我注定要忍俊不禁。先不说这瓷器的现代外貌,单单是底部“明成祖内阁司礼太监御宝、大明永乐六年戊子秋”之类的文字,便注定让人喷饭。这样没有常识的造假,已经是戏谑无极限。

  “青花热水瓶”如此欢乐,连专家都忍不住吐槽调侃。对比藏友的振振有词,不能不有种无奈的伤感。这是一个全民爱收藏的年代,资料显示,全国收藏爱好者竟有9000万,而依附和寄生于收藏嗜好背后的造假产业,已是蔚为壮观,甚至都有造假地图陈列于世。换句话说,当收藏成为一种生态链,类似“青花热水瓶”之类,自然会应运而生,绝难匿迹。

  在娱乐的江湖,有眼球就有一切。或者说,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只要能把观众吸引,博出位早已是屡试不爽的手段。而对于开遍全国的鉴宝之类节目,在红火和喧嚣之后,也难逃“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困窘,甚至有“干爹赠翡翠”这样为提高收视率公然造假的瞠目现象出现。至于颇为公众和专业人士诟病的现场估价,算是点燃公众收藏热情和提升节目收视率的不二法门,如今也被有关部门叫停。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也许会恍然大悟,“青花热水瓶”这样一个让人哄然大笑的鉴宝行为,很有可能是无伤大雅但却有意为之的花边与插曲。否则,很难解释普通人都可以辨认真伪的“青花热水瓶”何以通过初审,再进入节目现场,并最终得以堂而皇之地播出。我们在讥笑他人的粗陋与浅薄,他人却在暗忖收视率提高的回报与收益。谁是谁的菜,还真说不准。

  鉴宝节目之所以长盛不衰,自有其原因与需要,毕竟,在丰富电视节目同时,也是在对公众进行知识宣教。不怕节目娱乐化,就怕科学庸俗化。

  “青花热水瓶”好在只是一个逗人一乐的插曲,而良莠不齐的鉴宝专家,以及将赝品鉴为宝物的事实,却俨然是这个娱乐化时代的暗疮。在宣教文物知识、提高欣赏品位日趋异化为炒作与眼球经济的语境里,科学的严肃与公正,当是所有娱乐化外壳下的内核,这一点必须厘清,也是电视台和媒体必须恪守的底线。邓为(河南出版社编辑)

【编辑:李金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