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53度飞天茅台价格跳水 批发商称十天走不了一瓶

2012年07月18日 15:11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从2300元跌到1450元 批发商称十天走不了一瓶

  茅台酒价格再度跳水,目前53度飞天茅台已经从最高点的2300多元跌至1400多元。有上海媒体报道称,上海已经出现1300元的低价位。不过和零售价的不断滑落相比,茅台的股价却是一路攀高,7月16日,贵州茅台攀升至公司股价的历史新高,266.08元。

  十天走不了一瓶

  “53度飞天茅台酒已经跌至1300元。”上海媒体称,茅台酒的价格再度跳水。昨天记者走访了北京的一些批发商,他们给出的最低价位是1450元。“是跌了,比前两个月又跌了两三百元。”不过一些批发商“告诫”记者:“1300元?那能保证是真的吗?我们这1450元的保证是真的。”

  而在通州果园一家茅台专营店里,53度飞天茅台的价位为1519元。水屯市场的茅台批发商老刘听到记者打听来的价格,一脸的惊讶:“什么,他们能给那么低,我只能给到1600元,这是大亏本卖了。”据老刘说,他的茅台都是在高位批发过来的,“53度飞天茅台多是一千八九批发过来的,我要是一千四五出去,就得亏死。”

  价格降了,生意却不怎么好。通州果园一茅台专营店里,店员百无聊赖,在打“连连看”游戏,看到记者过来也不招呼,“生意也就那样吧,降了也没见怎么着。”水屯市场的老刘更是大倒苦水:“降了货也走不动,现在10天走不了一瓶,比以前的销量降得不是一星半点,我们现在就盼着过年过节,能多卖点,少亏点。”

  跌价原因说法多

  从2300多元到目前的1400多元,53度飞天茅台的走势犹如高台跳水。这是为何,酒类营销专家肖竹青表示,此次茅台酒的价格下跌和季节性消费有关系,“这个时候正好是白酒消费的淡季,价格下跌是理所当然。”不过他也指出,促使茅台酒价格回落还有多种原因:政府严格控制“三公”消费,影响了茅台酒的商务销售渠道,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茅台酒价格的下跌。另有业内人士认为,促使茅台酒价格直接跳水的原因,是众多供销商和投资者囤货的出售。由于资金链紧张、市场需求转淡促使一些经销商纷纷出售囤积产品,市场供应增加,价格自然就下跌。

  肖竹青称,现在不少省份也推出了酒业振兴计划,“谁不扶植自家的白酒呢。”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茅台酒的销售。针对茅台酒目前的市场行情,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回应媒体称,这是白酒行业淡季的正常表现。报道称,贵州茅台酒有限公司总经办秘书科有关人士表示,对于茅台酒今年以来的市场表现他们并不觉得意外,尤其各地专卖店、经销商目前基本已按厂家的指导价在操作,这是市场规范化的表现。

  茅台股价步步高

  对于茅台酒未来的走势会怎样?记者却听到了两种答案。昨天有经销商劝记者现在赶快买酒,“马上就快要到白酒消费旺季了,我们正酝酿提价呢,你还不赶紧买。”不过中投顾问的一位分析师就表示,未来茅台酒还将会持续下跌,直至回归到一个较合理价位。

  不过和酒价不断滑落相比,茅台的股价却是一路攀高。今年以来,贵州茅台股价从190元左右冲高至200元,随后又突破250元,并于7月16日触及266.08元历史新高,年内已经累计大涨了33%。今天上午10时40分,茅台股价为250.25元。 记者于建

  相关新闻

  酒零售指数有争议

  一瓶高档白酒,在大超市里标价不到2000元,在高档餐厅里卖到近3000元,在烟酒行拿到的“批发价”仅1500元,网店价格就更“没准”,报价高低参差不齐……酒类“价格紊乱症”是流行病,那么一瓶酒到底值多少钱呢?

  日前,酒类专营电商酒仙网宣布,将推出首个“酒类零售价格指数”,包括白酒、中国葡萄酒和进口葡萄酒的零售价格指数,涵盖拉菲、白马等五大酒庄和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等国产白酒品牌。酒仙网CEO郝鸿峰表示,酒类价格不透明,已经成了威胁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负面因素。“游资爆炒酒价,囤积居奇;廉价葡萄酒灌装卖出天价;商家借节日囤货炒作,一瓶酒加价数百元都司空见惯。这些都是不正常的。”

  不过,对于这样的价格指数,经销商却不以为意。“公布零售参考价是好事,但酒的价格太不容易说清楚了。”高档白酒经销商冯先生觉得,“如果是政府来汇集批发价格,再做个零售指数,也还算是官方数据;但你说的这个指数的提供者本身也是经营者,能做到绝对公允吗?”

  冯先生认为,酒类的价格乱象,归根结底在于复杂不堪的多级代理商模式。从出厂价开始就加码,每个环节都得挣钱。然后进超市还要收各种渠道费用,私人烟酒行又有另一套规矩。他认为,要想真正“价格透明”,得改变这种复杂的代理商模式。(记者窦媛媛)

【编辑:李金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