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欧盟成员国各打"小算盘" 中期预算案僵局难破

2012年11月26日 10:36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23日至24日召开的欧盟峰会无果而终,由于分歧巨大,各成员国未能就2014年至2020年欧盟中期预算案达成一致。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称,欧盟各成员国将在未来几周或几个月内进一步缩小分歧,希望在2013年初就预算达成一致。

  英国态度强硬

  范龙佩23日称,预算谈判太过复杂,因此一般都需两轮。2005年,欧盟各国就上一个七年预算谈判时也是同样困难,“有的国家坚持更多地削减预算,有的国家不同意。我们在下一阶段的谈判中将进一步修改预算案”。

  据报道,由于各成员国分歧巨大,谈判在开始仅仅几个小时后就草草结束。而峰会气氛“出奇的好,因为大家意见分歧是如此之大,根本没什么可讨论的”。

  分歧的核心是欧盟中期预算规模。根据欧盟委员会提议,欧盟2014年至2020年预算约为1万亿欧元,其中绝大部分资金将以农业补贴、支持落后地区发展的“凝聚基金”、公路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研发投入等形式直接投向成员国,剩余的6%为欧盟机构运行费用。该预算较上个七年预算增加了约5%。以英国、瑞典、荷兰和德国为首的欧盟经济强国反对欧盟增加预算,认为在欧债危机背景下,各国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财政紧缩,欧盟的支出也应减少。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英国在自身实施紧缩政策的情况下无法承担欧盟预算的增长。

  在峰会召开前,范龙佩已提议将1万亿预算规模削减800亿欧元,这较上个七年预算规模略有下降,其中包括削减农业补贴和“凝聚基金”。但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从上述两项资金中获益的主要国家则无法接受。作为欧洲共同农业政策的最大受惠国,法国坚决抵制降低占整个欧盟预算近40%的农业补贴。作为回击,法国要求重新评估欧盟向英国提供“预算返还”政策。与此同时,以南欧和东欧为主的高负债国也反对减少欧盟预算规模,尤其是“凝聚基金”的规模。

  卡梅伦评论,欧盟预算对英国而言“不够好”,英国没理由不采取强硬政策。但德国总理默克尔预计,在2013年初达成预算案是有可能的。

  瑞典工业政策研究所教授马格努斯·亨列克松认为,欧盟预算谈判破裂并不令人惊讶,当经济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国家大量进入欧盟时,经济强国被迫加大对欧盟财政的贡献将不可避免,这必然引发成员国间的矛盾与分歧。

  或将先通过短期预算

  分析人士指出,欧盟中期预算谈判破裂凸显了欧洲一体化的艰难,这将给欧盟主导的价值数千亿欧元的中长期公共投资项目带来不确定性,进一步削弱已非常脆弱的欧盟经济。

  事实上,欧盟预算谈判向来不轻松。欧洲政策中心负责人马腾斯表示,欧盟各国在针对欧盟重大事项进行谈判时各执己见已司空见惯,包括应对欧债危机、制定财政契约和建立银行业联盟,每次谈判的过程都异常艰难,且谈判结果也与最初方案出入较大,这是欧洲一体化艰难进程的体现。

  究其原因,首先,此次预算谈判在欧债危机的背景下进行,注定了较此前的预算谈判更为困难,目前欧盟国家普遍实行财政紧缩政策,欧盟计划增加预算,必将承受巨大压力。

  其次,围绕欧盟中期预算,各成员国主要形成两大阵营,针对自身利益分毫不让。英国、瑞典、荷兰、德国等主要预算出资国认为,受欧债危机影响,各国都面临财政紧缩压力,欧盟预算也应削减;预算主要受益国则反对减少预算,要求欧盟保证用于支持落后地区发展的“凝聚基金”。与此同时,两大阵营内部各国还各打“小算盘”,如英国要求保持每年约30亿英镑的“预算返还”额度,法国则希望维持对其有利的农业补贴。

  第三,欧盟的决策机制决定了针对关键问题的谈判难以迅速完成。欧盟建立在成员国彼此妥协的基础上,中期预算需获得全体成员国一致通过,这一机制在充分考虑和吸纳各国意见和利益的同时,势必造成决断力缺乏。

  展望谈判前景,欧盟负责内部市场与服务的委员米歇尔·巴尼耶24日表示,欧盟峰会未能就中期预算达成一致不算失败,只是中断谈判而已。2014年至2020年的中期预算是一个7年预算,而非一年预算,欧盟还有几个月的时间来就此达成一致意见。

  欧洲智库开放欧洲预计,为弥合矛盾,欧盟可能选择先通过1年期的短期预算。根据欧盟规定,短期预算只需获多数票即可通过,而长期预算则需成员国一致同意方可通过。  □本报记者 陈听雨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