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13年"三驾马车"有望继续复苏 GDP料温和回升

2013年01月23日 15:35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2012年经济增速“破八”,创出2000年以来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最低值。在本轮经济周期下行的过程中,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在过去一年也低位运行。相关机构和专家预计,2013年“三驾马车”将在去年四季度企稳基础上继续小幅增长,从而带动经济再起航。而宏观经济政策受制于通胀和房价上涨压力则可能维持审慎稳健。

  “三驾马车”有望继续复苏

  “得益于出口复苏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中国GDP增长势头在去年四季度显著加速。”星展银行大中华区高级经济师梁兆基指出,“三驾马车”在四季度的见底回升拉动了经济企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12月,投资增速为20.6%;消费增速为14.3%;出口和进口分别仅增长了7.9%和4.3%。

  虽然与往年相比,2012年投资、消费、外贸增速均下跌不少,但目前机构普遍认为,今年“三驾马车”将稳步发力,带动经济平稳上行。

  接受新华CFC中国宏观经济数据预测调查的机构预计,2013年社会消费名义增速的预测均值为15.7%,投资增速预测均值为21.7%,出口增速的预测均值为9.3%。“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加快将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企稳。同时,企业的库存调整也将进入再库存周期,对GDP增长贡献由负转正。”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今年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将继续居首,但边际上增长回升的动力主要来自投资。

  GDP增速将温和回升

  从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2012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国经济增长面临诸多挑战,最终实现了全年GDP增长7.8%。这一增速虽然较2011年明显下滑,但较2012年前三季度小幅回升了0.1个百分点。

  机构认为,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企稳态势,今年经济将继续温和回升。根据调查,2013年全年GDP增速的预测均值为8.2%。“由于外围经济形势和内需有所改善,我们预计2013年GDP增速将温和复苏至8%,基建投资强劲增长、房地产建设活动复苏以及去库存结束将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内部因素。”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指出,2013年中国经济将处于蓄势增长阶段,预计2013年前两个秀度将延续2012年四季度以来的回升走势,GDP将分别增长8.1%和8.2%;下半年由于受到基数的影响,增速将略有回落,预计2013年全年增长8%。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今年国际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很可能拖累国内经济下行。

  汪涛表示,欧元区债务危机恶化或美国“财政悬崖”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并打击中国的出口和企业投资;另一个下行风险则是房地产市场复苏停滞。“按照目前的形势来判断,如果国际形势不继续恶化,我国经济增长保持8%的增速应该没有问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说。

  通胀或将低水平回升

  低温天气推升近期食品尤其是蔬菜价格,导致2012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高于市场预期,通胀也成了今年宏观政策的一大不确定因素。

  机构认为,由于春节错位,预计1月CPI将重现回落至2%以下,但一季度通胀水平可能将高于去年四季度,整体物价正在步入回升通道。不过预期物价的回升趋势将相对温和,一季度主要由食品价格主导,二季度之后将更多受到总需求扩张影响。根据调查,机构对2013年全年CPI增速的预测均值为2.9%。

  高华证券宏观研究员宋宇认为,2013年总体政策将更倾向于支持实体经济增长,这意味着除非通胀率指标继续以2011年11、12月时的速度上升,否则政策应该会在稳健的基础上小幅放松。

  梁兆基则指出,通胀或将保持高位,最新的CPI数据达2.5%,已是个警示信号。“因此今年很可能会继续实行严谨审慎的货币政策,因为降息很可能刺激房地产价格上涨。”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2013年货币政策同时存在放松和收紧的压力。因为经济增长仍需进一步巩固,“向松微调”完全退出尚早。但为避免房价大幅上涨、防止投资过热和前瞻管理通胀预期,货币政策也不宜过于宽松。“2013年的稳健货币政策将是真正意义上的中性,不会进一步放松,也不会明显收紧,并需注意把握好度和增强灵活性。”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