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制造业复兴 “世界工厂”中国如何华丽转身?

2013年01月23日 16:4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本周,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第二任期的就职演说,他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发展的可能性无限。大型制造业回流美国,是奥巴马政府翘首以盼的,无疑也是“奥巴马2.0时代”的重要目标。

  美国政府提出制造业复兴已有两年,在当地企业界已显现初步信号。近年来,美元指数下跌、美国国内平均工资水平下滑、生产率提高以及“大数据”的技术突破,美国制造业复兴的“平台”几乎已搭好了一半。通用电气高层近期表示,外包模式已基本过时,计划将以往外包至中国等地的工作岗位回迁到美国本土。一位来自中国社科院的专家判断,美国制造业回流之路“很可能会走通”。

  这对于具有“世界工厂”地位的中国而言,意味着全新的挑战。“世界工厂”的地位是30余年来中国改革开放打拼的结果,也是全球产业分工的选择。不过,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抬升,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中国制造业所倚赖的成本优势被逐渐蚕食,部分产业外移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一边是过去经济增长动力的逐渐削弱,另一边是新的增长点尚未被完全发掘,国内专家学者开出的“药方”千千万,万变不离其宗的核心是指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结构调整。

  日前在上海召开的“2013产业转型与中国创新领导力论坛”上,行业协会专家一致表示“中国经济‘调结构’的重任‘躲不过、绕不开’,并且正进入重要的攻坚阶段”。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从学者、官员到企业、专家,无时无刻不把“转型”挂在嘴边,但若缺乏实实在在的创新支持,所谓“转型”也只能是令人彷徨的事物。

  需要澄清一个误区——转型的实质是不断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它并不等同于“转行”,也可以是将传统产业与高科技创新成果紧密结合。通过高技术手段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质量、改善环境、开拓市场等,均是转型的体现。

  事实上,最讲究创新的美国所推动的“再工业化”并非简单重归工业化,而是一种“精细工业化”,一种高质量、重设计、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中美之间差异虽大,但美国提升制造业的策略仍是值得国内同行借鉴的。来自民间智库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并不需要走到产业链的最前端,需要的是有限度地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为“世界工厂2.0版”,便足可应对当前新一轮制造业转移的趋势。

  2013年,全球主要经济体上行阻力仍然较大,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日益加深人们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担忧。靠什么摆脱困局?靠货币超发、靠借债、靠基础设施投资只会继续制造泡沫。金融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靠虚拟经济的增长来盈利,那是利益的再分配,只有依靠实体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创造价值。

  在整体战略层面上,中国的决策层和各界人士已认同并吸收了上述理念。但在操作层面上,要有具体抓手。新设备可以买,新技术可以引进,掌握新设备的员工还需假以时日才能培养而成。(记者有之炘)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