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直面高成本城镇化:土地等资源将加速告别低价

2013年03月05日 09:3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城镇化,已经上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对此,各界达成的共识是,城镇化需要大力推进,但其重点应从“土地城镇化”转向“人的城镇化”,并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过程,实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发展目标——这就是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新”,体现了与过去发展路径必须有所区别的决心,更符合城镇化发展规律和中国的现实,我们有理由寄予美好的期待。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新型城镇化必然是高成本的城镇化。

  分析城镇化的过程,土地等资源的供给、产业的聚集和发展、人口的膨胀和市民化是必然的三个方面,而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其各自的成本在未来都将显著上升。

  首先,土地等资源将加速告别低价。数据显示,我国内地大中城市人均综合用地已超过120平方米,而东京人均综合用地仅78平方米,香港才37平方米。与日本快速发展时期相比较,我国GDP每增长1%,对土地的占用量差不多是日本的8倍。土地的低效使用广受诟病,而其根源正在于获取土地的成本太低。

  目前,旨在提高补偿标准的征地制度改革推出在即,这将使农民能够更多地分享城镇化的成果,并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同时也推高城镇化成本。土地资源之外,水资源的使用也渐趋紧张,国家不仅划定了用水总量的红线,还上调了水资源费的收取标准;能源的品质也需要巨大的投入来进行升级,否则我们将难以摆脱十面“霾”伏……

  全面的资源品价格改革已经箭在弦上,虽然涨价不是改革的目标,却是可以想见的结果。当然,这也与新型城镇化集约、绿色、低碳的理念相呼应。在这一背景之下,城镇化所必需的产业聚集发展的成本将大幅增加;此外,农民工工资持续大幅上涨也对产业壮大形成了很大压力。这极有可能拉低城镇化发展的速度。

  最后,人口的市民化更需要巨大的投入。不少专家和机构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成本作过测算,包括各类社保投入、公共服务投入、住房保障投入等等,一个农民工融入城市,政府要花8万至10万元,若以这个数目乘以当前2.5亿左右的农民工,则政府投入将超过20万亿元。

  以住房为例来说明这种投入的缺口显得更加直观。据有关部门调查,农民工在城镇的住房,52%为用人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47%为租住“城中村”、城乡接合部或近郊区的农民住房,自购住房的比重不足1%。缴纳住房公积金的农民工比重不足3%。这显示绝大多数农民工融入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在我们把新型城镇化当做一个机遇的同时,更应该把它视作一个挑战。这个挑战的核心就在于,如此高的成本谁来承担?

  毫无疑问,所有人都将承担这个成本的一部分。当然收益也为每个人所共享:环境的改善、社会的融合以及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而成本中的另一部分则需要特定的群体来承担。比如政府在征地过程中将要支出更多,要花更多的钱填平农民工与市民之间的社保鸿沟、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等等,这些开支可以是新增加的税收,也可以是在别的支出中减少的部分,不管怎样,总有部分群体要有所付出,而获取收益的是农民和农民工。

  可以看到,高成本对应的是高收益,这正是新型城镇化这枚“硬币”的两面。这里之所以强调高成本的一面,是因为之前展现更多的是高收益的一面。我们甚至计算出,每个农民工变成市民之后可以对消费贡献多少、对GDP贡献多少、对结构调整贡献多少。然而,毕竟是先要有投入才会有收获。

  问题最终还是回到高成本,这是新型城镇化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在描画新型城镇化的美好前景,以激发人们前进的信心和决心之后,还要回到当下的现实,想一想如何解决真正的问题——使成本的分担能够尽可能地合理,并凝聚最大的共识快速地加以推进。

  很大程度上这需要进一步的改革来实现。征地制度改革、资源品价格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等,将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组成部分。这对各级政府来说,都是不小的考验。

  高成本绕不开,新型城镇化必须迈过这道坎。(《半月谈》2013年第4期,记者 高远至)

  扩展阅读

  城镇化不是搞房地产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3日表示,中国特色城镇化不是搞房地产,城镇化一定要与农业现代化结合。去年物价水平总体上不错,今年的通货膨胀还应从几个环节研究,包括全球货币发行的泛滥是否加剧、输入性产品价格上涨会对国内产品产生什么影响以及农产品供求关系等方面。

  城镇化融资可考虑市政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这成为本届两会的热点。朱之鑫表示,中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同步推进的,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城镇化发展有客观规律,不是想城镇化就城镇化,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程度是联系在一起的。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化率达52.6%,但按户籍人口计算只有35%,尽管发展速度很快,但城镇化率整体仍较低。

  朱之鑫表示,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来看,城镇化都是客观的发展方向,中国的城镇化道路最关键的是要走得稳、走得准、走得好。如果发展不平衡或在过程中走得不好,纠正起来就难了。

  他强调,中国特色城镇化不是搞房地产。要讲城镇化,不是讲城市化,城镇化是个复杂的系统,要走一条城乡协调、适宜居住、适宜工作的城镇化道路。

  对于城镇化建设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他表示,融资渠道应该是方方面面的,市政债也是其中一个方面。此前,央行曾表示,市政债是发展城镇化过程中融资的有效渠道。(中国证券报)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