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称中国经济回暖趋势将会延续

2013年03月18日 11:07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弱复苏”状态下的中速增长,为中国经济加快推进改革打开了“时机之门”

  “虽然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我们也应当看到,距离2020年这一时间节点已经越来越近。”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表示,在此背景下,2013年的经济表现蕴含着更多层次的意义。

  在他看来,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以及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2013年宏观经济的走向有可能成为观察未来几年中国经济趋势的风向标。

  统计数据显示,在经历连续多个季度的下滑之后,从2012年四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开始出现筑底回暖趋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1、2月份宏观经济数据亦传递出积极信号。

  “今年,中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上升阶段,经济增速将会略高于去年。但是,受国内外复杂因素影响,只能实现‘弱复苏’,整体上将呈现出增长速度放慢,增长曲线平缓的局面。”在陈东琪看来,这意味着2013年将是一个难得的“改革机会”之年。

  “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大家都忙着赚钱,没有动力改革;在经济陷入低迷时,大家又都想着如何摆脱困境,没有心思改革。而今年的情况可能会是物价不会太高,经济增长又不是很快,刚好可以腾出手脚和空间来加快改革的步伐,为长期的体制效率提高做准备。”因此他建议,今年的宏观经济调控,要更多和改革结合起来,核心要义是进一步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更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经济增长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

  回暖趋势将会延续

  “从经济运行的周期规律看,此轮经济调整已基本结束下行趋势。”谈及今年的经济形势,陈东琪开门见山,“这一轮经济调整的时间,从2010年开始,当年的GDP增速为10.4%,2011年下调为9.3%,去年则是7.7%。从历史上看,两年多的调整时间基本上够了。”

  一系列先行指标的积极表现,似乎在证明他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

  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虽然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但该指数已连续5个月保持在50%这一荣枯线以上,走势基本平稳。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1~2月份受到春节的影响,因此一般取1~2月份PMI均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6~2012年1~2月均值环比上年12月变动的均值水平为-0.38,而扣除2009年因为保增长导致当年大幅增加5.95个百分点的异常年份,均值水平为-1.4。因此即使2013年1~2月份PMI环比回落,但仍好于季节性,并且仍在荣枯线水平之上,显示制造业仍处于小幅扩张阶段。

  另一大指标,则是与实体经济运行趋势吻合度较高的社会用电量。

  综观整个2012年,各月用电量增速呈明显的“V”型变化,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由1月份的40.14%、2月份的22.9%、3月份的7%,一路下探至7月份的4.5%、8月份的3.6%、9月份的2.9%。

  此后,随着经济复苏迹象愈加明显,10、11、12月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发电量连续出现反弹。

  “估计今年还会保持这样的趋势,而且增长速度还会略快一点。”不仅如此,陈东琪还谈到,从交通运输量、存货变化、消费者信心指数、居民消费价格等诸多指标分析,今年的经济也将会继续向上。

  国内消费需求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无疑是推动经济出现积极变化的首要动力。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消费实际增速为12%,比2011年高0.4个百分点,成为“三驾马车”中唯一加速的动力。全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8%,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虽然去年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却在加速,并且实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超越GDP增幅。”在陈东琪看来,消费需求的增长首先源自居民收入的提升。

  与此同时,他谈到,消费环境的改善和消费主体的变化,也是推动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原因。

  就前者而言,陈东琪认为,利用银行信贷的信用消费的增加,为汽车等大额消费品大规模进入二、三线城市家庭,乃至比较富裕的农村家庭铺平了道路。

  就后者而言,陈东琪认为,当前城乡居民家庭的消费者主体多为80后和90后年轻人,消费理念和消费能力都迥异于上一代人,意味着消费市场的潜力更容易得到释放。

  “从多方面来看,未来消费需求的增长将不是一个短期现象,而是一个中长期趋势,必将成为下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主要支撑。”他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需求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投资需求减少。”陈东琪告诉本刊记者,因为消费品也是需要生产的,因此消费需求增长也就意味着用于生产消费品的投资将会增加。

  “如果再考虑到还有一些必须要做的公共项目投资,比如说水利、生态环保、大江大河治理、铁路、公路、机场等大型基础设施,那么今年的投资增长依然值得期待。”他笃定地认为。

  作为长期推动中国经济前进的“三驾马车”之一,外贸在2012年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其对GDP的贡献率为-2.2%。不过在陈东琪眼中,这一状况在今年或将有所改变。

  “美国经济去年四季度虽然意外萎缩0.1%,但前景依然看好,预计全年大会有2%左右的增长。在欧盟成员国中,欧元区17个成员国去年是负增长,但是预计今年下半年,欧元区经济有可能摆脱衰退。”他认为,外部环境的改善,为今年外贸形势的好转提供了空间。不过,更大的“利好”则是中国企业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提高。

  “随着近年来产业升级的不断深入,无论是民品还是军品,无论是消费品的出口还是投资型产品的出口,结构和质量都在改善。”因此他认为,只要外部环境略微改善,中国的出口就会明显增加。

  复苏动力偏弱

  尽管“三驾马车”可能同时实现好转,但在采访中,陈东琪多次强调,受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今年经济复苏动力较弱,增长幅度不会太高。

  从外部环境看,相当一段时间内,欧美日在经济领域的首要挑战是降低债务率,尽量防止债务风险的长期化。

  “要降低赤字率,只能往两个方向努力,或是增加税收,或是减少政府开支。”陈东琪表示,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这种情形有可能持续数年,因此外部环境不支撑中国实现高速增长。

  从内部环境看,他同样提到了多重制约因素。首先,劳动力供给环境发生变化,无限供给将向结构性劳动供给不足转变,即人口红利开始为人口负债所取代,这一格局的变化意味着劳动力成本和企业资本投资成本的提升,进而制约生产。

  其次,未来城镇化速度将由1995~2012年每年超过1.5个百分点,降至1个百分点左右,城镇扩张强度降低。

  第三,经过30多年高速扩张之后,地方开发区建设可能会由数量型的扩张向质量型的提升转变。

  第四,从财政货币政策角度看,陈东琪预计,今年的基调应该是相对的宽财政,有限的紧货币。

  “虽然利率偏低,带有一定的扩张性,但货币增长将维持在12%~14%中性增长水平上,既能满足8%左右的GDP增长需要,又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出现高度扩张的状况。”他说。

  “最重要的是,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的过程中,而且按照十八大的要求未来将会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来加快推进。”他向记者谈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型,从短期看,会制约经济在“量”方面的增长。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在实现了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正迈入中速增长阶段。

  经济运行新局

  放眼今后几年,陈东琪预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比较稳定,增长的曲线比较平缓,不会有大的起落。

  具体到今年,他谈到,应该是低通胀下的中速增长,经济增长率在8%左右。依据在于:其一,全球需求不足的大环境下,外部输入性通胀压力减小;其二,全球主要粮食生产基地的粮食供给增加,农产品价格不会有大的涨幅,利于CPI的稳定;其三,货币供应量和使用量维持在中速增长的水平。因此,CPI全年基本上会徘徊在3%左右。

  此外,他谈到,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格局下,落后产能将会被大量淘汰,高端制造、服务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会进一步增加。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趋势:2012年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5.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6%。二者相差0.7个百分点,较2011年大幅收窄了3个百分点,二、三产业间比例关系进一步改善。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陈东琪认为,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中西部地区潜力巨大,在经济总量中的贡献会持续增强,尤其是中部六省,人口多,市场大,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从去年开始,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同比增速已经实现了对东部地区的超越。

  在此背景下,陈东琪强调,今年是改革的最好时期,要更多以改革为推动力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更有质量、更和谐、更生态、更绿色的增长。□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绍飞 实习生许晏清张丹枫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