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激发民资活力才是提振经济良方

2013年05月28日 15:38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当前中国实体经济持续低迷,已成不争的事实。面对经济结构性的矛盾,是否能通过新版“4万亿”刺激政策来提振经济呢?对此,《人民日报》日前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中国不再推新版“4万亿”刺激计划。专家普遍认为,依靠传统的经济刺激计划不能化解结构性矛盾,反而可能加剧产能过剩、地方债等问题积累,所以稳增长的关键还在于继续深化改革和调整结构,通过推动深层次的制度改革来换取可持续发展的红利。

  当前经济发展形势错综复杂,下行的压力较大,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又凸显,财政金融领域还存在多种风险隐忧。4月份铁路货运量等经济运行指标并不乐观,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不断下降,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中央财政持续负增长,在存量货币较大的情况下,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较高。可是此时,无论是中国企业,或者是行业来说,依赖于政府的调控,或者依赖于政府的刺激的想法显然是不对的,似乎不刺激,经济就不会发展,不刺激经济就会停滞不前。确实,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一些相应的刺激政策,这样可以激发市场活力,更会刺激经济的发展,激发社会购买力。但是在经济越来越发展,刺激政策只能会抑制整体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打乱市场规律。正如工信部官员称:“刺激政策通常在提振经济的同时,也会扰乱市场规律。”这样形成的路径依赖,更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随着GDP盘子的越来越大,需要投资刺激的量也就越大,不可持续。

  实际上,市场机制本身对经济运行具有自动调节作用,是能够调整一般性经济波动的。如果过多地依靠政府主导和政策拉动来刺激增长,不仅难以为继,甚至还会产生新的矛盾和风险。我们知道,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现在民间投资还有很大的潜力。然而由于有“玻璃门”、“弹簧门”的问题,民间投资仍存在有钱无处投、想进进不去的现象。要下决心进一步打开转变政府职能这扇大门,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这对于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无疑是不花钱能办事、少花钱多办事的“良方”。所以,应对实体经济低迷的首要对策就是,进一步调查在哪些领域仍存在“玻璃门”、“弹簧门”现象,彻底砸碎“玻璃门”和“弹簧门”,让民间投资来自由发挥作用,带动中国经济充满活力地增长。

  我们知道,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落后产能占到15%-20%,需要加快淘汰,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钢铁、有色、水泥、煤化工、平板玻璃、造船、风电设备、多晶硅等行业的产能都是过剩的,部分行业的能力明显过剩,这影响效率、影响投资,如果发展下去会影响社会稳定,潜伏着危机和风险,因此要把化解部分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任务。目前我们消耗的钢占了全世界的45%,煤炭占全世界的46%,水泥占到50%,石油天然气占到14%,如果还是粗放增长,以全世界的能源资源支持中国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另外像二氧化硫、氨氮、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都是世界第一,这样发展下去,能源、资源和环境不可支撑,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希望决策者利用本轮经济低迷,真正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抓紧时机淘汰落后产能,升级产业结构。如果经济一味依赖政府的投资项目,落后产能就没办法真正推出市场,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就会永远成为口号。

  总之,应对经济低迷,政府的手应放在应该放的地方,应该彻底砸碎玻璃门,应该淘汰落后产能,而不应该直接投资刺激经济。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