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双汇“惊天大并购”震颤国内生猪产业链

2013年05月31日 14:07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双汇国际5月29日71亿美元收购史密斯菲尔德(Smithfield)的消息着实令业界震惊,尽管收购尚需要经过史密斯菲尔德的股东会同意以及通过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的审查,但各方对于此次交易的前景显然较为乐观。

  除了认为收购将能给史密斯菲尔德带来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机会,给双汇带来更为先进的品牌、技术、管理经验之外,多位业内人士还认为,收购将对国内生猪产业链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全球领先的猪肉企业,史密斯菲尔德的一体化产业链模式对于正处在快速规模化阶段、不断整合的中国生猪产业链而言具有典型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双“惠”

  “这次收购会给史密斯菲尔德带来新的机会和新的市场,包括新的市场渠道和中国强大的分销网络。”史密斯菲尔德首席执行官拉瑞·珀普在29日晚召开的电话会议上直言不讳。

  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猪肉市场,且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猪肉消费市场仍在不断增长,这正是史密斯菲尔德所看重的,也是这次并购能够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荷兰合作银行分析师潘晨军表示,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的猪肉市场基本都趋向饱和,而中国近年来由于供应短缺,已经成为猪肉净进口国。

  同发达国家相比,国内肉制品消费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猪肉购买量为20.6千克,农村地区则为14.4千克,是城镇人均消费量的70%左右。人均收入提升会推动人均猪肉消费量的增长,伴随未来农村地区收入增长的加速,人均猪肉消费量较低的农村未来仍具备一定的增长空间。

  同样,也正是国内对于包含猪肉在内的蛋白质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促使双汇出手收购。拉瑞·珀普认为,美国农业的安全性、标准化、高效率使美国的生猪生产具有低成本、高质量的特征。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也指出,这次并购实际上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市场同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企业的合作。从长期来看,中国猪肉供应是不足的、紧张的,也需要国外市场的补充,“城镇化会带来更多的城镇人口,会导致包括生猪在内的农产品供应趋向紧张;同时,由于环境、食品安全等问题,国内养殖业当前也进入了瓶颈期,正在进行艰难的转型,也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齐鲁证券谢刚表示,对于双汇国际而言,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后,有助于获得后者强大的管理团队、领先的品牌和垂直一体化模式的相关经验;同时,通过合并,双汇国际可以整合遍布中美乃至全球的养殖、屠宰和终端资源,一举成为世界级的肉类企业航母。特别是公司若能有效结合国内市场需求和史密斯菲尔德的管理和品牌等优势,将更加奠定在国内市场肉类加工领域、甚至畜禽养殖全产业链的龙头地位。

  变革

  中金公司还认为,史密斯菲尔德的成功之处在于,从1970年代开始就涉足并引导了美国生猪屠宰和养殖产业的整合,通过持续的规模化并购和部分自建,成就其美国规模最大的肉制品企业的地位。这一过程本身所积累的并购和管理经验,对于正处于快速规模化阶段的中国生猪屠宰行业而言有借鉴意义。

  事实上,近两年以来,我国生猪产业链正在进行一场巨大的变革,除了在养殖环节从分散养殖到规模化养殖的横向整合、屠宰加工环节从分散到集中的整合之外,整个生猪产业链条上的垂直一体化重组也在推进之中。

  而双汇借助本次收购,将成功打造完整的海外版“种猪-商品猪-饲料-屠宰-深加工-品牌猪肉”等纵向一体化产业链。

  冯永辉表示,在这场工业化的结构性变革中,双汇如果能够把史密斯菲尔德的一体化模式引入国内并实施得当,肯定会推动国内生猪产业链的升级。

  齐鲁证券谢刚则将此次收购称为“惊天大收购”,认为收购对中国畜禽产业链发展路径将产生中长期的深远影响,必将揭开中国畜禽产业链整合的大幕,助推中国畜牧饲料肉制品行业的规模化和精细化进程。“展望未来10年或20年之内,中国的种猪繁衍、生猪育肥、饲料营养、屠宰加工、品牌专卖等众多节点有望全部打通,像史密斯菲尔德那样追求全产业链运作模式、提供终端安全有保障的肉品,是许多肉制品企业唯一晋级的方向。”谢刚称。  □本报记者 王锦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