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QE退出渐近 全球股市胆寒

2013年06月17日 10:1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经济走势和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都显而易见。2008年以来,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和刺激国内经济,美联储连续实施了多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也就是俗话说的大肆印钞)。最近一年来,在美国逐步摆脱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基本面也逐步好转之后,这些流动性开始涌向全球市场成为热钱,推动各国特别是新兴市场股市持续走高(A股除外)。

  然而,近期以来,美联储不断释放将退出QE的信号。退出QE意味着收紧流动性,而收紧流动性则意味着美国市场利率会上涨,美国国债收益率将会上升,美元也会呈现长期升值的态势。正是在这一预期下,热钱开始从全球各个市场撤回美国,从而引发了包括日本、中国香港、亚太新兴市场,以及部分欧洲国家股市在内的全球股市的持续暴跌,特别是日本股市,更是在短短20天内跌去了20%,可谓触目惊心。QE退出预期正在触发全球资产的重新布局。

  不过,对于A股来说,QE退出预期尽管短期内会对市场有一定的冲击(上周行情已经有所体现)。但是,由于A股一直以来都在底部区域震荡,目前A股的估值从全球范围来看都处于价值洼地,加上A股市场上并没有太多热钱,因此,即使QE退出,也不会对A股带来太大的冲击,决定A股走势的还是国内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状况。

  大势

  美经济转暖 QE退出预期增强

  2008年的金融海啸,让美国银行业和实体经济都饱受摧残。为了应对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双重危机,美联储先后出台了规模数万亿美元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挽救银行业和实体经济。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正是靠QE政策的刺激,美国银行业才度过了危机,美国实体经济也逐步从泥潭中走出,并逐步复苏。

  近期以来,一系列数据显示,美国经济的复苏势头越来越明显。

  今年一季度,美国银行业利润总和为403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实现连续第15个季度的同比增长,创历史新高。银行业已经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蓄势待发,为商业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支持。银行业的转暖,成为美国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信号;另一个重要信号就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复苏。标普和Case-Shiller5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3月大城市房价指数年率上升10.9%,同比创下自2006年4月鼎盛时期以来的最大升幅。此前,美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五年的价格下跌。受房地产市场转暖推动,最新财报显示,房利美今年一季度利润创历史新高,房地美盈利则创历史第二高纪录。今年以来,房利美股价累积涨幅高达570%,房地美年内股价涨幅也达到470%。

  此外,美国的个人消费开支、就业率、制造业指数等关键指标,今年以来特别是二季度以来都不断传出利好消息。这些数据都证明美国经济正走在复苏的快车道上。

  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明确,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开始不断释放退出QE的信号。今年5月底,伯南克在美国会作证时表示,“过早收紧货币政策将导致利率暂时走高,这会带来经济复苏放缓或结束的巨大风险,并且会使得通胀率进一步下滑。”但在此后的问答阶段,伯南克又表示美联储购债速度很可能“在未来几次政策会议上决定放缓”。

  伯南克担任美联储主席之后,力推宽松货币政策,被称为“用直升机撒钞票的人”。因此,此番伯南克表示有可能放缓购债的速度,再加上其他美联储官员近期也不断放风退出QE,表明退出QE已经成为美联储的共识。

  当然,短时间内QE还不会退出。美林证券全球经济研究联席主管伊森·哈里斯表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今年开始退出量化宽松政策(QE)的几率仅为30%。伊森·哈里斯指出,美国现在的经济增长还不够强劲,美国经济复苏依然脆弱以及通胀率较低是美联储今年退出货币刺激措施可能性小的主要原因。

  不管美联储何时调整政策,市场已然达成一致,即美联储的退出已是必然。在此大背景下,市场投资者已经开始调整操作计划。

  资金反应

  热钱回流加快 亚太首当其冲

  美联储连续多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得市场上流动性泛滥。这些超发的货币在帮助美国银行业和实体经济逐步渡过难关之后,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投资机会,亚太新兴市场成为这些热钱最主要的流入地,泰国、印尼、菲律宾、印度等外汇管制较弱的国家,吸引了大量的热钱,推动这些国家股市和楼市等资产价格的飙升。瑞银分析师估计,印度是新兴市场接收股市资金流入最多的国家,自2010年1月起收到了670亿美元,而此前10年一共才接收了630亿美元。

  此外,去年底实施安培经济学(也就是大量印钞)以来,日本也吸引了大量热钱涌入,日本股市在去年底到今年5月份涨幅超过80%,成为全球表现最好的股市,主要推动力就是海外热钱。统计显示,去年11月至今年五月底,国际投资者已累计购入超过800亿美元的日本股票。有近370家对冲基金机构主要投资于日本市场,包括股票、债券和货币交易。

  然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暗示美联储可能会削减债券购买规模之后,热钱开始大规模回流美国,亚太新兴市场和日本市场这些热钱流入最多的地方,自然也是热钱撤离最快的地方。

  统计数据显示,仅仅在5月下旬的一周时间内,海外投资者已经净卖出价值13亿美元泰国股票、12亿美元印尼股票以及7000万美元菲律宾股票。进入6月份,热钱流出的速度在加快,据估计,泰国市场6月份以来资金流出超过20亿美元,印尼在6月的第一周也有8亿美元资金从股市和债市流出。

  曼谷Kasikorn证券公司投资策略师Kavee Chukitkasem表示,“海外投资者正不惜任何代价将资金从泰国股市和其他金融资产中抽走,资金流已发生逆转。”曼谷另外一位证券投资分析师表示,“新兴市场已经进入剧烈振荡阶段。海外资金将继续流出泰国、菲律宾与印尼。投资者担心美联储将逐步退出债券购买计划。”

  美国新兴市场基金研究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今年6月5日当周,新兴市场股市基金的资金净流出规模达到了50亿美元,金砖四国,即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股市资金净流出规模最大,中国股市资金净流出的规模为14.8亿美元,巴西和俄罗斯分别为5.3亿美元和3.6亿美元。

  此外,日本股市5月下旬以来的暴跌,也是因为热钱开始大规模撤离所致。

  市场表现

  亚太股市暴跌 日经指数半月跌20%

  此前,在热钱推动下,亚太股市(A股除外)走出了一波强劲的上涨势头。其中,2009年至2012年间,印度股市的市值增加了一倍;香港恒生指数在2009年至2012年间最高涨幅也达一倍左右;印尼股市从2009年的1500点左右,一路狂涨到今年5月初的5000点上方,涨幅超过2倍;泰国股市这期间也出现了暴涨,指数从500点左右一路上涨到今年5月份的1500点上方;作为发达经济体的日本,也在安培经济学的刺激下,从去年底开始一路飙升,到今年5月份涨幅超过80%,成为今年以来全球表现最好的股市。

  除了亚太市场之外,欧洲新兴经济体股市也大幅上涨,其中,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ISE100指数以53%的涨幅称冠全球。

  然而,随着QE退出预期的增强,热钱大肆出逃,亚太股市的好日子有可能到头了。

  5月23日,受美联储“吹风”将结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消息拖累,日经225指数单日暴跌7.32%,拉开了亚太股市暴跌的序幕。5月底以来,东南亚股票市场普遍出现大幅下跌。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6月14日收市报3161点,相对于5月22日的近期高点累计下跌8.7%。印尼雅加达股票市场指数自5月20日以来下跌近10%,泰国股市下挫12%。

  上周我国端午节期间,亚太股市再次集体暴跌,6月11日,菲律宾股市暴跌4.64%,创下2011年9月以来的最大跌幅。12日,这一纪录又被刷新,菲律宾股市收盘报跌6.8%。同日,泰国股市继续下跌3.9%。A股在上周四也受到多重利空打压而出现大跌,沪指以下跌2.88%报收,深成指则下跌331.19点,跌幅3.78%,使得端午节成为投资者的“端午劫”。进入6月以来,土耳其股市更是因政治“骚乱”的不断升级而大幅下挫。6月3日,土耳其股市更是大幅下挫10%以上。

  受QE退出预期冲击最大的无疑是日本股市。自5月23日以来,在17个交易日里,日经225指数“收获”了11根阴线。上周四,日经225指数报收12445点,相比5月23日盘中15900点的高位,下跌3500点,跌幅超过20%,很多追高的资金被套牢。

  所幸的是,上周五,亚太股市在持续下跌之后迎来了全线反弹,让投资者恐慌的情绪暂时得到了缓解。不过,前高盛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奥尼尔在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还是提醒投资者,“如果美国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上升,更多的人担心美联储会削减债券购买规模,那么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高赤字国家的股市将会更惨。这是大趋势决定的,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会有很多可怕的事发生。”

  本地影响

  QE退出对A股影响不大

  同样从5月23日算起,截至上周五,沪指从2303点跌到2162点,跌幅在6%左右;深成指期间的跌幅在10%左右。相比日本、印度、印尼、泰国等亚太其他国家近期股市的暴跌,A股近期的表现还相对“抗跌”。不过,日本、印尼、泰国等股市今年以来涨幅巨大,近期的暴跌只是让前期的收益小幅缩水,而反观A股,今年以来还是“负增长”,因此,这段时间A股的大跌,让广大投资者苦不堪言。

  QE退出预期下,A股将受到怎样的影响?面对跌跌不休的大盘,很多股民对此十分担心。“跟跌不跟涨是A股的老毛病,现在外围股市在QE退出阴影下全线下跌,A股的苦日子还在后头,不排除跌破1949解放底。”股民符先生目前账户上还有70万的股票,“年初的时候还是100万左右,半年时间又不见了30万。只要大盘稍微反弹一下,我就会彻底清仓,短期不玩股票了。”

  对于股民的担忧,东吴证券宏观分析师包卫军认为,从资本市场来看,QE退出将吸引资本再度向美国聚集,对全球股市的影响显而易见。但A股的反应则有些过激。“A股不像其他股市,此前一直都在下跌,当前A股的估值在全球来看都是最低的。对于国际资本而言,A股仍是一个估值洼地,因此QE退出与否对A股的影响并不大。”

  昂诺投资投资部经理胡红伟也分析指出,QE退出会造成全球资产价格的一波回调,但对A股影响不大,毕竟影响A股的依然是中国经济状况、企业业绩状况,以及政策面。“上周四A股的暴跌,是多重利空积累所致,特别是IPO重启预期增强。”

  君富投资总监王进更是从更高层面分析指出,美联储是否退出QE,是根据美国经济基本面的恢复情况来定。如果真的决定退出,那也就意味着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良好,这对中国外需的改善无疑是个利好。另一方面,QE退出过程中,国际热钱流入中国的动力会减弱,但这使得中国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提升。加上我国对热钱管制比较到位,因此,即使QE退出,也不会对A股造成太大影响,投资者还是应该关注国内基本面的情况,来制定自己的投资策略。  南方日报记者 田志明

  人民币汇价

  

货币名称 现汇买入价 现钞买入价 现汇卖出价 现钞卖出价
新台币 19.82 21.24
英镑 958.56 928.96 966.25 966.25
港币 78.81 78.18 79.11 79.11
美元 611.63 606.73 614.09 614.09
瑞士法郎 662.73 642.27 668.05 668.05
新加坡元 487.78 472.72 491.7 491.7
日元 6.489 6.2888 6.5346 6.5346
加拿大元 600.18 581.65 605 605
澳大利亚元 584.58 566.54 588.68 588.68
欧元 814.71 789.56 821.26 821.26
澳门元 76.57 74 76.86 79.33
泰国铢 19.97 19.36 20.13 20.75
新西兰元 491.29 476.12 495.23 498.19
韩国元 0.5244 0.5687
卢布 19.24 18.7 19.4 20.04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日期:6月16日)

  外汇理财

  应加大美元配置

  ■相关

  QE是否退出,不仅仅影响到股市,还将对外汇市场带来重大冲击。如果美联储逐步退出QE,那么市场流动性将逐步趋紧,这将推动美元升值。市场普遍预计,2013年下半年美元震荡上涨将成为主基调,各非美货币的走势也将受到影响。对于外汇理财来说,做多美元做空非美货币,或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最佳选择。

  其实,外汇市场对QE退出的反应,其激烈程度并不比股市逊色多少。

  截至上周末,印度卢比兑美元汇率创下历史最低,菲律宾比索兑美元汇率也创下近一年以来的新低,亚太多个国家下调存款利率来应对热钱流出,货币争相贬值。受此影响,亚洲多国的债券收益率也全线大幅上涨。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外汇分析师项楚指出,外汇市场投资者比较关注日元和澳元,而日元和澳元受QE退出的影响最大。自去年日本央行出台超大规模的宽松货币政策后,美元兑日元自低点快速拉升超过20%,而在5月份之后,日元出现高位调整走势。预计在2013年下半年,由于受到美元上涨的影响,美元兑日元将在90附近获得支撑并重启升势,下半年高点预计将在108~110区间;澳元的下行走势显然不会是短期行为,过去18个月内,澳大利亚联储频繁降息,累计调降200个基点,澳大利亚经济有可能会在2014年稍早时间陷入衰退。由于澳元主要与大宗商品价格挂钩,美元走强会打压大宗商品价格,从而使得澳元继续贬值,预计澳元在2013年下半年将跌至0.85水平。

  蹊跷的是,5月底以来,美元指数一路走低,从84.5的高位,下行至上周五的80.61低位,半个多月跌幅达4.6%,这与市场预期相左。中国银行理财师李华告诉本报记者,由于美国经济数据较为乐观,使得美股近期表现十分强劲,热钱回流美国后,首先选择的目标还是收益较高的股市,使得美元指数不涨反跌。“不过,随着美股在高位出现调整,资金会逐步从股市撤离,届时,美元指数将止跌反弹。”项楚也预计,下半年美元指数的目标位将在88~90区间。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