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饭店未提醒顾客导致浪费将受罚 评:莫把权利当仪式

2013年08月08日 18:03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导读】北京西城区规定,饭店未提醒顾客导致浪费将受罚。提倡新风尚,政府也要有所不为。

  中广网北京8月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我们上饭馆吃饭的时候,点菜总习惯多点一些,怕的就是菜不够吃。而饭馆为了生意起见,也基本不会提示顾客菜点得多了。这样的做法有可能造成浪费,不过这并不违法。

  现在北京市西城区则把提醒顾客点菜过量写进了地方规章。这份《西城区对餐饮企业剩饭剩菜行为管理处罚办法》中规定,饮企业未尽到提醒义务,导致消费者浪费现象严重、被执法人员检查发现或受到投诉举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警告曝光、停业整顿、加入餐饮企业黑名单等处罚。消费者如果点菜过量而且没有打包,就无法享受餐饮企业的优惠。

  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份规定还是引来了法律人士的质疑。有法律人士就认为,这样的规定,只是从表面上制止浪费而已,实际操作性并不强。而且,这样的规章如果没有上位法,就可能导致行政诉讼。

  国人外出用餐习惯点菜过量,这有很多的原因,东方人存在重面子的文化传统,宁肯浪费钱,也不能丢面子。这种习惯虽然不值得提倡,但是也有情可原。不过,要是用冷冰冰的规章来规范吃饭问题,未免有点不人性化。而且,是否节俭是个人道德范畴的问题,是否提醒客人点餐过量是餐馆的职业道德问题。这些问题,还是应该用道德和舆论的力量来监督比较好。

  同时,中央的八项规定主要是针对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公款吃喝的,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更多的应是倡导,直接进入处罚程序,可能不太好执行落实。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财经评论员张春蔚对此发表评论。

  厉行节俭是重要的。但是爱惜粮食之类的节俭行为是一种道德准则。现在,北京市西城区则把吃饭不能点餐过量写进了地方规章。如果餐饮企业没有提示顾客点菜过量,还会受到处罚,轻则曝光,重则停业,而且还会被列入黑名单。此管理处罚办法一出台就引发争议,有法律人士就认为,这样的规章如果没有上位法,很容易导致行政诉讼。

  张春蔚:北京的规定只是家规,而这样的家规经常看到,比如我的地方规定如果吃完饭以后没有打包,可能会被罚一万块钱。这样的条例为什么会给人感觉很诧异?就在于监管者觉得老百姓家是他的家,商业经营的场所是他管辖的范围,往往是希望通过法律性的规定证明自己在管理,过多强调简单的处罚,以罚代管,是一种懒政的思维。所谓的黑名单不过就把自己的权限放大,忽略掉了厉行节俭。我们可以提倡大家节俭,也可以提倡大家要打包。但是,现实生活当中,蔬菜在吃第二顿的时候会产生硝酸盐,不适合打包,如果监管者还要强加打包,不过是走一种形式感。

  现在规定是出来了,但执行的效果到底怎么样,还很难说。有一些人就质疑,这样的规定,没有细化的标准,执行起来很难,而且很可能餐饮企业和消费者都不在乎这样的规定。这样的规章能执行下去吗?会不会造成选择性执法的后果?

  张春蔚:在执法的过程当中,这些条例就成了执法的凭证,如果不是刻意去执法,这些规定就是一纸空文。所以在执法的过程中,一方面在提醒着管理者,这种法规看起来是一种严格的管理,但最终本身是对法规的亵渎,没有进入到管理的要点。不要把法律当做一个把玩的东西,看起来法规是多了,但是最终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行使工具,反而是对法律的轻慢。

  勤俭节约是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中央八项规定提倡节俭,主要是针对的党政干部。而这份《西城区对餐饮企业剩饭剩菜行为管理处罚办法》将涉及普通老百姓,而且处罚的办法较为严厉,那么,北京西城区的做法在是不是一种成熟的考虑?会不会出现当初出台交通法规中抢黄灯罚款而后又因无法实施而不了了知的尴尬处境?

  张春蔚:这个法规很容易有名无实,真正要处罚的时候,无论是店家还是顾客,双方都会配合,迅速彼此找理由,演一场双簧。你可以去管公款吃喝的部分,可以严格要求某些花着纳税人钱的部门,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的市场,这种“罚”感觉是在拍苍蝇,高高举起,慢慢放下,一定会遭到选择性的执法。

  我们有一个成语叫朝令夕改,很多类似于这样您前面所提到的这种家规,慢慢是被搁置了,我们应该怎么来杜绝这种现象的不断发生?

  张春蔚:家规本身是有局限的,不是动辄拿出家规、家法证明自己的威严,而更应该强调理性的疏导,尤其不要把权利变成一种仪式感的东西。

【编辑:陈璞】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