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谨防自住商品房成为经适房的变种

2013年10月24日 08:33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 广东 毕舸

  相对于廉租房而言,自住商品房的公共投入更大,但其保障效率反而可能不如廉租房,此外还要防范因与商品房的价格落差而成为某些人牟利工具的可能性。

  备受关注的“自住型商品房”政策已初现轮廓。北京市住建委日前发布,今年北京将推出2万套自住型商品房,明年计划推出5万套左右,相关政策将于近日发布。此类住房价格比周边商品住房低30%左右,面向全市符合限购条件的家庭;购买此类住房后5年内不得上市,5年后上市收益的30%上交财政。

  自住型商品房听起来很新颖,但仔细一想却很像当年经适房的变种———地方政府以照顾本地户籍中低收入人口的名义,提供一些相对商品房价格稍低的房源,并对申请者提出准入门槛。可是在经适房已经屡屡被证明存在诸多弊端之后,在中央有关全国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以廉租房为主导的宏观大环境下,为何还要重走过去的回头路呢?

  自住商品房明显存在三大隐忧。隐忧之一,就是自住商品房相对廉租房公共投入更大。由于自住商品房的产权经过一段时期之后将归属于入住者,而廉租房则可以交由不同时期的不同租房者使用,自住商品房的保障效率因此大幅度减低。由于类似于经适房的自住商品房价格偏低,因此政府必须予以财政补贴,这意味着按照北京市目前的土地价格,当地政府投入数以亿计的补贴资金,将随着未来自住商品房的交易而一次性消耗完毕,显然这不符合让有限公共资金保障性最大化的原则。

  隐忧之二,就在于庞大的需求市场与有限的自住商品房房源形成了悬殊的对比。而自住商品房相对商品房的性价比,一方面可能催生各种内幕交易,这在以往各地经适房丑闻中早已验证。从报道来看,自住型商品房未来将采取摇号申请,这不免让人想起当初某地经适房摇号“九连号”的案例,看似随机严密的摇号程序,并不能杜绝权力过大的管理部门从中寻租,让开宝马的车主买到自住型商品房。

  隐忧之三,即使能确保这2万套自住型商品房全部落到真正的中低收入群体,但中低收入群体的概念很难真正厘清,到底多少收入算是中低收入群体,如月薪5000元在其他二、三线城市已不算低,而在北京恐怕一年下来都买不起一平方米商品房,因此理论上有资格购买自住型商品房的中低收入群体数量是惊人的。按照目前2万套的自住型商品房房源,意味着只有少数人能够成为幸运儿,更多中低收入群体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才有机会参与后续房源的申请,这难道不是在间接制造另一种不公?

  经适房当初之所以被业界所诟病,就在于对比廉租房其保障效率低下,又容易因为与商品房的价格落差而成为某些人牟利的工具,且难以满足庞大的需求。从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到如今的自住型商品房,不少地区都曾在这个模式上走过弯路。尤其在今年部分地区曝出廉租房屡现质量问题、地址偏远等现象后,更不禁让人怀疑:对于比廉租房投入更大的自住型商品房,地方政府能坚持多久?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