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健康服务业:向国民输送全生命周期的红利

2013年10月24日 15:46 来源:中国财经报 参与互动(0)

 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8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健康服务业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并指出要培训相关支撑产业,加快医疗、中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后,我国发布的首个健康服务业指导文件。

  《意见》明确了健康服务业包含的主要内容,即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等相关产业。同时提出,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有望达到8万亿元以上。

  健康服务业发展将给社会与公众带来什么?业内普遍认为,在国家经济发展层面,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对促进中国经济转型有重要作用;而对公众而言,发展健康服务业对减轻较为突出的医疗机构“看病难”“看病贵”压力也有缓解作用。

  新闻分析

  八万亿盛宴谁将获益

  “此次国家层面力推的健康服务业,既包括传统的医疗服务,也包括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养老服务等健康管理服务,还包括健康保险等金融创新的内容,力求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可以预见,健康服务业将成为中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抓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国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现阶段,我国经济的潜在风险主要表现为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失衡以及服务业与工业、农业发展失衡。

  刘国恩说,一直以来,中国服务业消费占GDP的比重都是比较低的,在医疗服务业方面,这种差距尤为明显。“目前,美国医疗服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是17.6%,全球的平均值为10%,而中国这一比重仅为5%左右。可以说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健康服务业将在未来十年迎来快速发展阶段,其在GDP中的占比也在逐步增加,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也将逐步上升,这也是发展健康服务业促进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优势。”

  与此同时,《意见》提出的五方面改革内容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无限商机。这五方面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放宽市场准入,即“非禁即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合健康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健康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三是发展健康保险。鼓励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推进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四是支持创新药物、医疗器械、新型生物医药材料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到期专利药品仿制,支持数字化医疗产品和适用于个人及家庭的健康检测、监测与健康物联网等产品的研发。五是探索发展公开透明、规范运作、平等竞争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电子商务平台。“这每一项调整背后,都能给若干个细分行业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刘国恩表示。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郑宇洁则特别强调了《意见》中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的条款。郑宇洁认为,虽然目前国内养老面临“人多钱紧资源少”的困境,但如果深挖其潜在的发展机遇,在我国高储蓄率的“银发经济”背景下,随着医疗保健、医疗护理、托管托养和家政服务等老龄人群服务需求的增长,医疗行业是老龄化最直接的受益者。在医药行业中,针对老年人的药品、保健品以及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细分方向将最直接受益者。

  效果展望

  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目前,我国的医疗服务对患者大多是专科、片段式的诊治,公众一般是生了病才去医院,看好病就走,但其实目前国内的成年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亚健康问题。越早发现这些健康隐患,越早治疗,治疗效果越好也越能节约治疗成本,延长寿命。“目前很多人一生的医疗费用大多是花在了年迈或临终前的时期,在保健和康复等健康服务方面的消费则很少。”刘国恩说。

  其实,长期以来,优质医疗资源的相对短缺和健康相关服务业的空白,使人们的这些需求一直没有得到满足。慢性疾病发病井喷,数量庞大的慢性病患者及潜在人群迫切希望得到健康管理服务,而现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力量却捉襟见肘;进入老龄社会后,排队数年也难寻一张养老床位的现实,使老无所养的社会忧虑持续发酵。

  刘国恩表示,发展健康服务业意味着中国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医药卫生制度发生重大转变,以“病有所医”为中心,将整个产业链前移和后移,更加强调产业链前端的健康管理和强身健体,以及产业链后端的护理、康复和养老。“以前医疗一直是政府占有主导地位,现在政府成为承担规划蓝图、提供支持的角色,是引领者与推进者。传统的医疗服务因特殊性强、需求小的特点,使市场机制难以发挥有效作用。而健康服务主要依靠社会力量,健康服务业发展可以使医疗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率上得到提高,促进医疗服务效果,减轻老百姓看病负担,其市场需求弹性相对大,市场机制有发挥作用的空间。”

  在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即将突破2亿的大背景下,刘国恩表示,未来康复与护理服务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适应不同人群需要的护理服务可大大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让家庭成员回到工作岗位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政策助力

  “非禁即入”打破行业禁锢

  此次《意见》最大的亮点是给愿意进入健康服务业的各类主体充分松绑,提出了“非禁即入”的零“门槛”: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外地资本开放。并要求加大财政和土地规划政策支持力度,更是首次提出将社会资本举办的健康服务机构纳入财政资金补助范围。

  日前,中央财政将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纳入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并下拨22.2亿元资金,由地方统筹用于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民生商贸服务业、市场监管、市场监测等公益性服务业发展。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还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支持农村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设施建设,并鼓励地方以项目规划为平台,加大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中央基建投资等相关资金统筹,形成整体合力。二是创新发展模式,选择部分省份或市县开展试点。三是创新支持方式,在重点支持公办健康、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同时,鼓励地方通过补助投资、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大养老、健康等服务业投入。

  在刘国恩看来,这些放宽市场准入、加强规划布局、完善财税价格政策等鼓励性措施,不仅有利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形成与公立医疗机构的错位发展,也会对中国公立医院改革起到推动作用。“以往促进公众健康的活动,大都为民间自发组织。财政资金和政策的引导作用将改变过去凌乱、无序的状况,健康服务业将按照既定的规划,有序、有效、健康发展。”刘国恩说,特别是对于目前的一些民营医疗机构而言,这份《意见》具有提振民营医院发展的意义。“《意见》明确提出将取消对非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管制。非公立医疗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实行与公立医疗机构同价。各地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建设免予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建设减半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能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非公立医疗机构,还在专科建设、设备购置、人才队伍建设上能享受专项财政支持。”

  刘国恩同时提醒,我国的健康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除产业规模较小、服务供给不足外,还存在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监管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因此,要想借《意见》出台,提振我国的健康服务业发展,还需多方的共同努力。各地应尽快出台规划和细则,让政策尽快落地;相关部门应加强协调和沟通,转变工作思维,为产业发展做好服务和监管。只有各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充分响应,健康服务业发展才能从蓝图变成现实,健康服务业才能为促进经济和保障民生带来更多红利,公众才能从健康服务业的发展中获得更多、更现实的利益。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