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就业市场前三季逆势走稳 就业总量压力将长期存在

2013年11月01日 09:1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近发布的数据显示,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1066万人,提前实现年初确定的“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的目标。专家认为,就业市场总体稳定主要得益于经济平稳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等因素。未来我国仍面临结构性就业问题,就业总量压力也将长期存在,不可掉以轻心。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前三季度就业形势总体比较稳定,城镇新增就业继续增加,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达17392万人,同比增长3.1%,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542元,同比增长13%。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数据,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1066万人。与2012年同期相比,多增42万人,预计到年底有望超过1200万人。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4%。

  根据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我国今年就业预期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6%。专家认为,在当前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的背景下,城镇新增就业超预期来之不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3867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专家认为,今年三季度以来,源于国家实施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和发达经济体逐渐复苏等因素,中国经济内需和外需均有改善,企稳向好态势明显。

  经济平稳增长是主因

  “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得益于多方面因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分析称,一是稳增长为扩大就业提供了根本保障。从经济增长视角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7%,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依然处于较快增长区间,从第三季度各项数据看,经济走势进一步企稳向好。增速虽然没前些年那么高,但随着GDP总量的不断扩大,GDP每增长1个点所能实现的GDP增量增加了,对就业的拉动能力也相应增强。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拓展了就业空间。信长星认为,从产业结构视角看,第三产业带动就业能力更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第三产业同比增长8.4%,高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总的GDP增速,其增加值总量也高于第二产业,有力地带动了就业。此外,随着今年以来简政放权、减少市场干预等一系列释放改革红利措施的出台,作为吸纳新增就业主渠道的个私经济蓬勃发展,上半年新注册的私营企业98.53万户,同比增长8.59%,新登记个体工商户389.58万户,同比增长7.26%,吸纳了大量就业。

  三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助推就业增加。信长星表示,从区域结构视角看,今年以来,就业量最大的东部地区,经济率先企稳,城镇新增就业同比增长5%,贡献了大量新增岗位。中西部地区增速虽有所回落,但同比仍分别增长了1%和6%。

  就业压力长期存在

  “当前中国的就业问题已经从总量转向结构,问题的性质和过去不尽相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分析说,此前中国的制造业主要负责组装,设计、技术、原料都来自国外,所以附加价值低,职工工资也被压得很低。随着经济发展,增长速度会降下来,但是产业结构会迅速升级,中国企业会有自己的品牌、设计、研发、售后服务等,附加价值含量提高,会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但是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也会更高。

  总量压力大也是就业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信长星表示,劳动年龄人口从去年开始减少了300多万,但这是总量达到峰值后刚开始的一种下降,劳动力供给仍处在高位。经测算,到2030年左右,我国劳动力将一直保持8亿人以上,就业的总量压力长期存在,对此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蔡昉认为,本世纪初,我国部署了积极的就业政策,金融危机以后,更进一步把它推进为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未来应该继续扩展。这些政策应该强调对各类劳动者进行教育培训,帮助他们进行职业规划和咨询,认识现在的劳动力市场,帮助他们在市场上得到保护。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