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经济学教授捐款最吝啬 学经济学会变得自私?

2013年11月10日 09:27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经济学教授捐款最吝啬学经济学会变得自私?
  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经常思考“利益最大化”的问题。(GETTYIMAGES供图)

  ★在各专业中,经济学教授的慈善捐款最为吝啬

  ★上大学让学生变得不自私,但经济学恰恰相反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写道:“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身利益的需要。”数百年来,这句名言影响了无数经济学家,也令很多人对经济学的认识走向极端,过分考虑个人利益的重要性,甚至为此不择手段。大量研究显示,经济学专业人士在慈善捐助、公平精神、同情心等方面确实有所欠缺,可能是天性自私自利的人被吸引到这个专业,也可能是私心被专业强化。有经济学家呼吁改革经济学教育,让学生结合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实现个人利益。

  编译 伍君仪

  横向对比:经济学教授捐钱最抠门

  经济学教育在商学院内广泛开展,是管理学、金融学和会计学的基础,也是最受欢迎的本科和研究生专业之一。然而很多人怀疑,教人争取“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学会不会让人变得自私自利。现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收集了大量证据,显示他的专业有阴暗的一面——

  不舍得捐款 美国的经济学教授的慈善捐助比其他专业的教授少,包括历史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很多经济学教授的慈善捐款干脆为零,这种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在数目上超过其他专业的教授两倍以上。

  骗取个人收益 在一个实验中,德国的经济学专业学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愿意向人推荐收费过高的水管维修服务,因为这样做能给自己带来金钱收益。

  对贪婪更包容 经济学专业学生以及曾经参加过至少3个经济学课程的学生更愿意把贪婪视为“对的”、“总体上是好的”、“符合道德的”。

  欠缺公平精神 在一个博弈实验中,参加的学生要和一名同伴分10美元,如果谈不妥分配方案,就彼此都拿不到钱,结果经济学专业学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平均多分13%的钱。

  教育的救赎:让学生学会替别人着想

  学习经济学后,学生的奉献精神显著降低。已故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心理学教授哈罗德·莱维特曾哀叹道,商科教育把学生扭曲成“大脑失衡、心肠冷酷、灵魂萎缩的可怜人”。印度经济学家、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把经济学家称为“理性的傻瓜”,说“纯粹的经济学人实际上接近于社会白痴”。

  格兰特认为,学习经济学对个人和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应停止教学。为了减少经济学对学生的腐蚀,他提出3个措施:

  1.要求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修读行为经济学。这门课程提出,公平、利他、合作等是合理的。

  2.要求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广泛学习生物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这些学科充分强调要考虑到他人,而不是只想到自己。

  3.在经济学课程中,要结合实用性改进对“个人利益”的界定,应包括对别人的帮助。有证据显示,不自私的行为(如把群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也是适应自然选择的。换言之,就是让学生明白到帮助他人也对自己有利。

  纵向对比:

  经济学学生

  告别“拾金不昧”

  经济学的专业人士是天性自私自利,从而被这门专业所吸引,还是学习经济学之后才变成这样的?瑞士调查了28000名大学生发现,经济学专业学生有62%曾捐钱给有需要的人,而其他专业学生为69%,这种差异是在学生上第一节经济学课程之前调查出来的。

  但是,学习经济学的确可能令人变得更自私。社会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聚在一起会产生更极端的想法。本来就比较自私的人在经济学专业中和有着相同做人原则的同学终日厮混,相互影响,更加认为自私是普遍存在而合理的,而捐献是不常见而愚蠢的。

  以色列的研究让刚入学的经济学专业学生对“乐于助人”、“诚实”、“忠诚”、“负责”等品质的重要性进行评估,结果与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的学生一致,但经济学大三学生对这些品质的认可显著降低。

  一个研究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下选择“合作”或者“背叛”,60%的经济学专业学生选择“背叛”,只有39%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选择了“背叛”。同类追踪研究发现,非经济学的大一学生有54%选择“背叛”,而大三、大四的学生下降为40%;经济学专业学生选择“背叛”的比例没有随时间下降,数字维持在70%左右。也就是说,上大学一般会让人变得不自私,但经济学专业除外。

  弗兰克分别让修读天文学、经济博弈论、经济发展这3门专业课的学生回答:假如别人出错而令自己得到好处,你会怎么办?例如,你付了9台电脑的钱却收到10台电脑的货,或者捡到一个装着100美元的信封,你会不会报告出错和交还失主,还是选择隐瞒私吞?你觉得别人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在学期开始的时候,3门课程的学生的回答差不多,到了学期结束的时候,上博弈论课程的学生纷纷觉得别人会自私地选择隐瞒,而他们自己也会这么做。弗兰克得出结论:利己理论的不良后果是鼓励人们看到别人最坏的一面,结果引出了自己最坏的一面,从而厌恶自己高尚的本能。

  只要想一想经济学,听一听经济学的术语,就足以让你对别人漠不关心。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亚当·格兰特曾调查一批企业董事长、CEO、副总、手下平均管着140人的经理人,随机让他们整理30个打乱词序的句子,有的与经济学有关,例如“持续 经济 增长 我们的”,有的则与经济学无关,例如“绿色的 树 这棵 是”,接着让他们写两封信,一封是宣布把一名员工调任到不理想的工作地点,另一封是批评因为没有私家车而上班迟到的下属。分析信的内容发现,整理过经济学术语的企业高管同情心显著降低。即使他们本来是同情下属的,但想起经济学后,就会担心表达同情和帮助会显得不专业和不合适。

【编辑:贾亦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