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自贸区成大宗商品接轨国际的一条捷径

2013年11月12日 11:16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有研究报告指出,如果没有坚实的现货基础,所建的交易平台不但不是企业的风险规避工具,反而会成风险爆发平台

    ■本报记者 夏 青

    随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启动建设,处于市场前沿的大宗商品将开辟行业发展新蓝海。在“首届自贸区与大宗商品高峰论坛”上,生意社总编、首席分析师刘心田表示,上海自贸区建立后,不仅会大大提升转口功能和物流功能,从而吸引大量高端制造、加工、贸易、仓储物流企业在此落户。同时,上海有望成为泛亚地区的供应链枢纽,并建成世界领先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将为大宗商品贸易提供新的机会,上海自贸区或将成为我国大宗商品贸易接轨国际的“一道门户”和“一条捷径”。

    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至2012年,借助大宗商品的“黄金十年”,国内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经历了一次由快速发展到理性发展期。交易品种大到煤炭、铁矿石,小到兔毛、金银花,近千个品种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但快速发展也让整个电子交易市场孳生了盲目和紊乱。

    论坛上发布的《中国大宗商品市场研究报告(第九版)》显示,近些年关于交易市场的投诉与日俱增,虚假宣传、欺诈交易、恶意炒作、卷款潜逃等行为层出不穷;“蒜你狠”、“姜你军”等价格失控事件背后都有交易市场的身影;更有肆无忌惮的电子盘与实体产业零挂钩,空手套白狼地推出“准期货”、“类期货”模式。

    报告称,目前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市场定位不明确、法律法规缺失,无法可依、投资建设市场成本较低,投资主体鱼龙混杂、规模小各自为营缺乏国际竞争、现货企业参与力度仍不够等。无论是期货市场还是现货市场,如果没有解决现货企业的贸易功能而希望一步到位就实现其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是不现实的。如果没有坚实的现货基础,所建的交易平台不但不是企业的风险规避工具,反而会成风险爆发平台。

    “虽说目前大型集团逐步参与交易市场的建立,同时交易市场也逐步重视与现货接轨,但就目前国内交易市场现状来看,现货企业参与度仍不够,交易市场现货交易比例仍有不尽人意之处。”刘心田表示。

    据生意社调研,目前国内涉及现货交易的交易市场仅占30%;而交易所现货交割率在1%~8%之间,且交割率高于3%的交易所仅占11%。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