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青海一收费站日均被冲800次 司机反映关卡过多

2013年12月08日 08:41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近两年,在青海省部分收费公路,车辆暴力抗法、恶意冲卡、偷逃漏费等现象相当严重。

  京藏高速青海倒淌河收费站:2011年开站时日均冲卡50辆次,到2012年九十月份,日均达到300到800辆次,而当时总的车流量日均才6000多辆次。

  大水桥收费站:2012年月均冲卡量为10辆次,到今年9月,达到日均20辆次。9月19日,还发生冲卡车辆将收费站工作人员当场碾轧致死的恶性犯罪事件。

  为何冲卡逃费现象屡禁不止?到底该如何治理?

  逃费威胁安全

  青海省交通厅提供的资料显示,2012年全省公路各收费站冲卡车辆累计27.89万辆次,偷逃通行费1708.83万元;2013年1至8月,全省公路收费站冲卡车辆累计17.5万辆次,偷逃通行费1217.75万元。

  “不仅仅是通行费用流失的问题,收费站工作人员的安全也面临着极大威胁,冲卡司机轻则辱骂,重则拳脚相加甚至持刀冲卡。”青海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法规处处长赵长生说。今年7月4日,一辆无牌货车恶意冲卡使多巴收费站一名收费员内踝骨骨折;9月3日,一司机持刀冲卡致使两名收费员受伤;9月19日,冲卡车辆将大水桥收费站工作人员当场碾轧致死。

  青海省公路路政执法总队总队长李志超告诉记者,目前,青海收费公路冲卡逃费有以下特点:从单车到聚众冲卡;从小型货车到大型重载车辆冲卡;从凌晨零星车辆到大批量集中冲卡;从逃避收费到公然抗拒冲卡;从套牌、遮挡号牌到以暴力胁迫手段冲卡;从一般超载到严重超载冲卡。

  违法成本过低

  为什么如此多的货车超载冲卡逃费?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发生“9·19”事件的共和到茶卡高等级公路,一辆六轴55吨大货车在不超载的情况下,全程164公里收费218.28元,每吨每公里的费用不到3分钱。

  然而,常年在青海境内跑车的王师傅对记者说:“现在关卡多,过路费零星加起来吃不消,占运输成本的约40%。如果不超载,拉货根本挣不上钱。”

  青海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收费处副处长张丽娟说,一超载通行费就高,其实这些钱还不够每年高速公路养护费。根据相关规定,超限0-30%部分按基本费率2倍计费;超限30%以上-50%部分按基本费率4倍计费;超限50%以上-80%部分按基本费率6倍计费;超限100%以上部分按基本费率的8倍计费。

  “青海收费公路通行费标准不是收费站定的,而是交通、财政和发改委等部门综合制定,处于全国中下等水平。”京藏高速倒淌河收费站站长王海东说。

  “对冲卡逃费行为的处罚力度小、违法成本低,难以起到震慑和惩戒作用。”青海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局收费处负责人张浩明说,根据《高速公路管理办法》,对于强行冲卡车辆的处罚,收费站最多只能追缴其实际缴费额3倍的通行费用,为拒缴、逃缴、少缴车辆通行费而故意堵塞收费道口、强行冲卡、殴打收费公路管理人员、破坏收费设施等是违法行为,但现有法律法规对此还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处罚的法律依据。

  “一阵风”难治理

  “9·19”事件发生后,青海省公安厅和省交通厅联合发布《关于严厉打击冲卡偷逃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用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10月1日起,依法对收费公路上车辆暴力抗法、恶意冲卡、偷逃漏费等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偷逃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或相关行为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专项治理前,我们站每天冲卡量在250到300辆次之间,10月初专项整治活动开始后迅速下降到日均10多辆,11月10日冲卡量为零。”冲卡逃费12个重灾区之一—湟西一级公路申中收费站站长吕志魁说。在日均最高冲卡800辆次的倒淌河收费站,11月11日只有11辆次车辆冲卡逃费。

  收费站一线职工担忧,现在开展专项整治,冲卡车辆数量下降了,但行动结束后冲卡行为有可能会报复性反弹。

  “打击超限超载、强行冲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建立长效机制。”青海省收费公路交通秩序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负责人说,治理冲卡逃费要综合施策,在重点和重要的收费站设立警务室,与公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同时省市(州)县三级联动,每年重点时点开展专项整治;加强信息化建设,配备记录取证设备,并与公安等部门信息共享,共同建立“黑名单”制度;加强政策宣传,对依法处罚的违法案例及时向社会广泛宣传。

  相关运输企业负责人表示,杜绝超载车辆上路和冲卡,还需要重新设定合理收费标准,促使运价回归合理区间,给货运企业和司机“减负”,从而形成良性的运输市场秩序。

【编辑:吕思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