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网购再疯狂 谁在为“双12”继续买单?

2013年12月13日 11:51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双11”之后,阿里巴巴的又一个“数字节”来了。昨日,淘宝发布数据显示,“双12”当天成交卖家数超过200万,其中有99万卖家设置了店铺红包,49万卖家参与了购物车定向营销。消费者方面,8443万张总额为11.8亿元的店铺红包被买家领走。

    “疯狂”数字背后,是谁在为“双12”买单?

    600件商品2分钟抢光

    “秒杀客”一上午接上百单

    “果真是秒杀,一眨眼就没有的节奏啊……”国贸附近的一栋办公楼里,小顾对着电脑屏幕有些垂头丧气。挑准了一款在“双12”打1折的小牛皮挎包,为了能在11时准点开始的活动里成功秒杀,她特意从上午10时55分起就一个劲儿地刷新网页,结果11时刚过没两分钟,600来个皮包立马被销售一空。

    “我还在输验证码呢,网页就显示宝贝已下架。到底谁的手这么快?”失落之余,小顾不无疑问。

    同一时间,位于魏公村附近的一间公寓里,李威(化名)正手指如飞地敲打着键盘,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上同时开着10来个对话框,不时在一个对话框里输进一两句代码就要迅速转到下一个界面……作为一名职业“秒杀客”,昨天上午几乎每隔一个小时,他就要进入这样的“备战”状态。

    “亲,已经抢购成功,可以去付款了。”给对方发送出这么一句话,李威松了口气。

    今年刚30岁出头,李威在网店这行打拼,时间却不短了。2009年,他先是在淘宝上开了一家女装店,不过因为竞争激烈,店铺生意一直不温不火。这两年下来,相较于经营网店,“秒杀客”反而成了他的主业。不仅如此,他还找了4个朋友一起组成了“秒杀团队”,在淘宝上开起了一家专门提供抢拍、代拍秒杀服务的店铺。

    “今天一上午快100单了。”李威说,“双11”、“双12”最忙的时候,团队一天能接到上千单。具体来看,购买者会先发来具体的商品信息以及自己的淘宝账号和密码,他们在后台进行抢单。成功后平均一单他们会收取商品价格的5%作为服务费,遇到数量特别少的商品还会适当提价。

    除了接购买者的散单之外,一些相熟的淘宝店铺也是李威他们的客户。“一些品牌店铺只有在天猫规定的促销期里才会有比较低的折扣,我们帮着淘宝店用低价一次买个几百件,他们转手就可以做代购生意。”

    360公司技术人员介绍,“秒杀客”们所用的秒杀软件是通过编程模拟人工操作网店的下单过程,事先设定好秒杀时间、点击频率、下单信息,自然会比普通消费者手动操作快。“消费者需要警惕这里面可能存在个人信息泄露风险,用户可以单独设置一个账户来进行操作。”

    “双11”冲动消费成商机

    “剁手族”涌向二手货专场

    “一不留神,我居然买了两双颜色不一样,款式却一模一样的鞋子!”周末闲下来整理自己的“双11”战果,市民冯女士有些无奈。“双11”那天,她守在电脑前面足足一个晚上,下了12个订单。随着包裹一个个抵达,冯女士却有些高兴不起来。

    房间的角落里堆着半米来高的包装盒,其中两个包裹甚至都没有拆开,“一时脑热买了足疗仪,当时光顾着看价格便宜了,到手之后发现就用了一次!”如何把烫手的热山芋处理掉,成了盘绕在她心头的一个难题。

    这一需求并没有被精明的商家错过。

    “‘双11’防老婆买,‘双12’防老婆卖。”打出讨喜的广告语,今年淘宝特意在“双12”的首页上也开辟了专门的二手市场,为“剁手族”(网购上瘾人群)提供“翻盘”机会。

    在“美版苹果5C,只用了一周。原价4500元,现在转手3300元”的文字旁,配上一两张手机照片,不到5分钟,市民李女士刚放到市场里的热门手机就被买走。而点击她用户名为“九月7001024”的卖家账户,要卖的东西可不止一部苹果手机。黑呢连衣裙、婴儿服套装……身为资深网购族的她,一下子列出了十来样二手货。

    淘宝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保证“双12”二手市场的交易安全,所有淘宝二手卖家都需要经过支付宝核实会员身份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同时,支付的款项由支付宝先行托管,当买家验货后确认付款,账款才会进入卖家账户。此外,如果买家发现可疑商品,可以立刻在商品的购买页面点击“举报”,由淘宝的安全部门专员介入调查。

    淘宝网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昨天一天“网购族”们共上传了超过40万件商品。其中,参与活动的用户中66.9%为女性,是参与男性的2倍之多,而女装、女鞋、男装、3C数码和童装都是容易被转卖的品类。而在女装中,连衣裙荣获最容易被“抛弃”的物品。

 

    记者手记

    频繁造节意在培养消费习惯

    “6·18”、“8·15”、“双11”、“双12”……电商频繁造节之下,不少网友开始叫嚷“累觉不买”。

    “为什么淘宝的大促销不是年初一次、年末一次呢?”面对紧随“双11”脚步而来的“双12”,市民窦女士的疑问代表了不少消费者的声音。在人们看来,相距一段时间的促销,更能让购物者们“缓过劲儿”。

    一贯精明的电商是否会错了消费者的意?其实不然。

    今年“双11”,各家实体卖场喊出“愿做试衣间”的口号,积极迎合电商业态。而到了“双12”,实体店则安静不少。欢快的外国歌曲、显眼的树型灯饰……对各大线下卖场而言,12月正进入年底的冲刺揽客大战,养精蓄锐成为不少商场的选择。

    同“双11”当天,几乎每隔一个小时播报一次交易额相比,昨日的淘宝、天猫并未提及当日销售额。短期来看,用优惠价格吸引用户在促销当日进行消费,的确能为卖家、电商平台带来看得见的收益。但更为关键的是,在看得见的销售额之外,让消费者即使在线下卖场的传统促销时节也能想到网购,逐步让消费者养成在线上购物的习惯,才是电商频繁造节的核心目的之一。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