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热议:2014年中国经济怎么走?

2013年12月15日 08:51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专家热议:2014年中国经济怎么走?

  刚刚在北京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新信号。会议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总结2013年经济工作,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本报约请4位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准确理解和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阐述独到的见解和看法——

  改革激发内生动力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王一鸣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改革任务重大而艰巨。

  刚刚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

  要着力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力求取得突破,带动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形成改革推动发展、发展为改革创造条件的新局面。

  首先,要围绕推进经济转型深化改革。要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推进土地、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破除原有发展方式赖以存在的体制基础,促进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的新轨道。

  其次,要围绕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发挥国有企业在促进产业升级、参与国际竞争、提升综合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形障碍,打破事实上存在的“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再次,要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加快就业、医疗、教育、社保等领域的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设公共服务体系,使广大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分享改革成果。

  最后,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以更好地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污染代价和生产安全成本。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总之,在经济工作中,我们既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也要把握大局、扎实推进深化改革,坚持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避免在时机尚不成熟、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一哄而上,注重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力争最大综合效益。

  保持政策定力 营造有利环境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贾康

  中国经济已进入以全面改革促进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这说明,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2014年年度调控策略,需要保持政策定力,为经济稳定运行、打开改革新局面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保持政策定力,需要“稳”字当头,保持政策连续性。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会议还指出,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需要把短期年度调控和处理不确定因素与复杂情况的中长期追求有机衔接。2014年我们还需要继续强调稳中求进、稳中有为,保持政策框架的连续性。按照会议要求,财政政策的积极特征应包括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改善民生。

  保持政策定力,需要处理好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强调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加强市场监管和维护市场秩序。这体现了中央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决心,也体现了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逻辑对位关系终于上升为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应有表述。经济工作会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贯彻上述精神,对于财政工作来说,就是要结合政府职能转变,更好地处理“既不越位,又不缺位”的作用边界,维护社会公平竞争环境,在政府减少审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等配套改革中,深化财税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市场体系,让市场主体发挥出更大潜力和活力。

  保持政策定力,还应把握好经济运行区间的分析预测和调控掌握,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会议强调,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这就需要以经济增速和就业“托住”区间运行的底限,而区间的上限主要在于物价,只要经济运行处于可接受区间内,政府的调控举措要“稳”字当头,注重审慎。但如果出现有可能滑出区间的情况时,需要及时启动政策预案。在加强政策的针对性上,财政要更多注重对总量影响和对结构影响的优化组合。在加强政策有效性上,还应注重机制创新。

  保持政策定力,亦需注重加强风险防范,以更好地稳定大局。会议指出,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对于近年已引起广泛关注的地方政府负债,要加强对于其相关风险的分析、监控,并在运行调控中做好重点针对高负债区域、高风险项目的风险防范的同时,大力推进中长期以“阳光化”为取向的地方债制度建设,治存量,开前门,关后门,修围墙,在改革创新中把所有政府负债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使政府的有偿融资与市场机制规范化对接而健康互动、可持续运行。

  努力释放有效需求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郑新立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长远看要通过改革释放各方面增长潜力,从近期看应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扩大内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努力释放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把拉动增长的消费、投资、外需这“三驾马车”掌控好。

  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释放消费需求的巨大潜力,亟待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购买力。当前扩大消费的重点仍是住房和汽车。扩大住房消费必须从增加供给入手,而不能限制购房需求。抑制城镇住房价格上涨,应当增加住房建设用地供给,打破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城区与郊区之间的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状态。只有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才能找到抑制房价、扩大住房消费的良方,同时也能有效拉动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我国居民消费正处于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升级的阶段,处理好这一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新矛盾,就能为经济增长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在消费和出口增速短期难以大幅回升的情况下,要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健康发展,保持合理投资增长就成为关键。引导投资,应把以下六个领域作为重点。一是加快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通过股权投资多元化、发行长期建设债券和贷款证券化等措施,为铁路建设筹集资金,加快在全国形成高铁网络,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交通运输条件。二是扩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以选择工商业比较发达的乡镇或中心村,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工业园区和农业耕作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联动机制,适应农民改善居住质量和生活环境的愿望。三是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当前应重点解决进养老院难、入幼儿园难、停车难等问题。四是把环保产业作为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如果能够建立起公共产品价值补偿机制,使投资环保产业同样能够赢利、能够创造GDP、能够增加就业,就能吸引大量社会资金投入。五是针对大宗进口物资实行以产顶进。我国有丰富的资源,发展煤制油和煤化工,既能降低对进口的依赖,又能增加就业,应当放手去做。六是围绕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新的增长极。应抓住扩大内需的机遇,进一步规划不同区域的发展,形成若干扩大内需的战略支点。

  立足于扩内需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稳外需,要发挥出口的支撑作用。我们既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外贸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又要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通过扩大海外投资,创造更多出口需求。

  我国经济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只要针对阻碍发展的体制性弊端深化改革,把潜力释放出来,足以支持未来一个较长时期的持续健康发展。

  让货币政策更精准发力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连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4年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一方面,经济增长仍然面临下行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调结构、促改革、控风险的同时,还需要稳增长,货币政策不宜收紧;另一方面,明年国际环境可能有所改善,中国增长的内生动力比较平稳,加上改革带来的积极效应,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可能性比较大,不可能出现大幅下滑,同时明年物价继续上行的可能性较大,货币政策不宜大幅宽松,应保持稳健。

  明年流动性有必要保持合理适度。今年6月份,流动性异常紧张,下半年流动性总体偏紧,这种状况对实体经济不利。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包括经济结构上存在失衡、平台融资需求过高、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发展过快导致资金分流、存款准备金率持续处于高位、金融机构对于流动性的管理日趋谨慎,保持了较高的备付率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将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但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也会给存款和贷款利率带来上升的压力。

  除此之外,明年我们还要考虑到一个变量——外汇占款。如果外汇占款比较充裕并高于今年,央行又不做完全的对冲,市场流动性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如果外汇占款不多,市场资金利率可能继续上行,对实体经济的压力将大于今年,这将不利于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等的发展,需要加以关注。

  总的来看,货币政策精准发力需要对市场的变化有前瞻性把握和综合性研判。明年货币政策要精准,更要配合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在流动性偏紧的阶段,货币政策要进行灵活、有针对的调节,使得流动性保持在合理的状态,避免资金利率大起大落。央行现有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比如回购、逆回购、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设借贷便利(SLF)等都是较为有效的短期调节工具;长期来看,必要时还可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是面对货币存量较大、房地产局部泡沫以及影子银行、地方债务等问题,货币政策又不宜明显放松。

  从金融风险的角度看,明年并不会出现大规模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但我们仍要关注局部的风险,尤其是出口行业、小微企业、产能过剩企业,如钢贸、光伏、造船、航运等,明年这些“点”上的风险可能会进一步暴露,这对江浙地区的银行,特别是一些小型金融机构的压力比较大,其风险可能会上升,但大中型银行风险依然可控。

  从长远来看,控制增量比化解存量更重要。如果将来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持续大幅扩张,风险就会迅速上升;如果当前我们能够控制其增速,当经济总量增大后,这些问题自然可以化解。同时,眼下还要从制度上着手,确保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

【编辑:蒋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