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江苏省铁路运输业首份增值税发票开出

2014年01月02日 16:06 来源:新华报业网  参与互动(0)

  江苏“营改增”再度扩围

  全省铁路运输业首份增值税发票开出

  中国江苏网讯 1月1日上午8点,伴随着打印机响起的一阵沙沙声,上海铁路局南京货运中心顺利开出全省铁路运输业第一份增值税专用发票,标志着全省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营改增”试点扩围正式启动。

  降低运输成本

  目前,运输成本居高不下是我国物流行业的一个瓶颈。在这样的情况下,将铁路运输纳入“营改增”,对物流企业无疑是一种减税收、降成本的利好措施。

  为了平衡税负,之前铁路局开具的专用货票中只有运费和铁路建设基金可以按7%进项税抵扣,而其他的杂费却不能抵扣。

  南京国税局货劳处科长庆正雄拿起刚开好的增值税发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是南京铁威货运有限公司发往云南顺达物流有限公司的2箱化工品,需要开具一张铁路货物运输增值税专用发票,运费加基金为14249.9元(不含税价),适用税率11%,计算税额为1567.5元。而运输服务费735.84元(不含税价)属于物流辅助,则开具另一张江苏增值税发票,适用税率为6%,计算税额为44.16元,铁威货运共可抵扣进项税额为1611.66元。而过去只能抵扣7%的运费和基金(含税),为1107.22元。也就是说,铁威货运这次可多抵扣504.44元进项。

  “铁路运输纳入‘营改增’范畴,不只是运输票,其他杂费税票也可一并进行抵扣。而且,不用一票对一票,做起账来相对容易,避免了重复纳税,这样自然也就降低了运输成本。”庆正雄告诉记者,由于增值税发票防伪度高,也打压了假票流通的可能性。

  

  推动大交通一体化

  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林木认为,在“营改增”试点过程中,抵扣不足始终是难以回避的矛盾之一,其根本原因是抵扣范围受限。这次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延伸了抵扣链条,下游全可以抵扣,从而让更多的行业从中受益。

  自2012年10月1日我省“营改增”启动以来,已平稳运行14个月。全省共有23.13万户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较试点初期增长109.93%,累计入库“改征增值税”收入155.12亿元,共计减税163.37亿元,减税面为96.45%,其中试点纳税人减税68.63亿元,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减税94.74亿元。目前,我省共确认铁路运输、邮政和其他行业(快递)1026户纳入“营改增”。

  据南京货运中心副主任林有标透露,全省17个网点设备均已调试完毕,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铁路运输业实施‘营改增’后,购进设备材料、研发创意、水电消耗等可抵扣进项税额,将促进铁路运输部门的设备更新。”省国税局货劳处处长陈林表示,这次改革意味着交通运输业作为一个营业税税目已经结束历史使命,营业税税目也从之前的9个减少为8个。国内货运大多在铁路,试点将减轻下游行业税收负担,有利于相关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动大交通一体化。

  改革渐入“深水区”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次试点扩围体现出“营改增”分步、有序实施的一贯思路,这项改革也将逐渐迈入“深水区”。

  “铁路运输、邮政属于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几乎覆盖所有的经济活动,此次改革将对整个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起着重要的作用。”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说,邮政行业纳入试点,释放了市场的内生机制,将促进快递业的发展。我国快递件数以每年30%—40%的速度增长,购买快递服务可以抵扣,有利于该行业的发展;而且,快递业和信息产业联系紧密,有利于促进信息产业的消费。

  “民资入铁是铁路改革的一个方向,而铁路‘营改增’是推进民资入铁的一个有力举措。”有专家表示,推动民营企业进入铁路,加速铁路投融资改革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李林木认为,在营业税制下,每设立一个企业,就要征一次税,而且不能抵扣成本,这使得民营资本进入铁路运输行业的成本很高,无法与已经形成规模的国有资本形成竞争。在市场准入情况下,改为增值税以后,民资入铁的成本可以减轻不少,门槛相对降低。“大量民营资本可轻装进入铁路领域,打破垄断,形成充分的价格博弈,对于提升铁路服务水平、加快铁路建设进程、推动铁路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江苏经济报记者朱梦笛通讯员沈国穗林国穗

【编辑:黄艳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