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全球报告倡仪组织发《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4中文版

2014年01月17日 14: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全球报告倡仪组织发《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4中文版
GRI中国总监惠宇明讲解G4

  中新网1月17日电 昨日,全球报告倡仪组织(GRI)在北京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 G4中文版,该指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规则和工具。如何把握和利用好这个国际通行的规则和工具,成为我们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我们经常在公司宣传资料、CEO的发言以及政府政策中看到“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但是,对于“可持续发展挑战”到底意味着什么,有些人的认识还是模糊的。无论是在欧洲、美国还是中国,有些人依旧认为“可持续发展挑战”的仅仅是人类面对的环境挑战。其实,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远不仅仅局限于保护环境或是变得更加绿色。这里所关注的是,商业活动对环境和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些影响是如何发生的,从而回归到商业理念和管理模式,通过管理来消减其中的负面影响。

  有效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是关键

  如今中国大面积的雾霾成为了全球性议题,担忧和抱怨从北京扩散到长三角及其它区域,还在食品安全中挣扎的中国人民又迎来了呼吸保卫战。与此同时,此起彼伏的质量黑幕、安全事故和污染事件一次次考验着公众的忍耐极限,这些问题的来源在哪里?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粗放型经济增长带来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片面对利润的追求,造成了现在大家所面临的环境和社会的一系列棘手挑战。

  面对这类共同的挑战,任何机构和个人都不能免责。其中,企业由于在生产和运营中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的影响巨大,更是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无论这些影响是好的影响还是不好的影响,企业都有义务向公众提供这些信息,准确及时地向他们的利益相关方报告自己都做了什么,自己的所作所为都导致了什么样的后果。而在公民意识觉醒的网络话语时代,企业必须披露关系到整个社会和公众权益的信息,即可持续发展信息。

  危机事件中的信息沟通及GRI的诞生

  这种信息的沟通在危机发生的时候显得尤为重要。在过去的一年里发生的诸多危机事件也带来社会和公众的强烈反响,在媒体的批判声和老百姓的指责声中,企业须借机反思危机事件中的沟通策略。危机中的快速反应和沟通机制是企业绝地回生的法宝,历史的经验说明,坦诚为上策。

  1989年阿拉斯加海湾漏油事件发生后,肇事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至今还因没有及时采取挽救措施而受到谴责。人们认为,如果事故发生的头两天该公司能够采取有力措施,也许漏油总量就不至于达到1100万加仑之巨。美孚公司董事长拒绝对媒体披露信息,进一步加剧了该公司的公关灾难。事故后,政府对美孚公司开出的巨额罚单使该企业得到的深刻教训。漏油之后,当地社区和公众希望看到,在危机时刻和过后这个公司的善后措施做的怎么样,需要公司来定期披露环境信息。这个事件催生了GRI,1997年联合国环境属等机构成立GRI,来制定包括环境信息在内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工具,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GRI指南。

  G4推‘抓重点’以提高信息披露有效性

  有时候,公众想要知道的信息往往不是企业披露的信息,供求之间总是存在一个断层。把这个断层解决了,双方沟通就没有太多障碍了。这就需要企业去做足够的功课,充分了解公众的核心关切,把这些利益相关方的关切和实际的绩效管理和披露结合起来,不仅仅体现在披露的环节,更重要的是融合在企业治理的各个环节当中。

  此外,每个企业都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征和关键话题,大家披露的信息不能千篇一律。因此,在信息的质量上,必须抓住重要的、准确的、具有时效性的、可靠的信息。

  经过以往四个版本的实践和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诸多新挑战和新课题,G4与以往的GRI报告指南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所谓“实质性议题”,也就是从信息披露的方法学上做出规定,凡是发布报告的机构/企业必须正确地界定其在三大板块中对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从方法学和规则上为各行各业提出明确的披露方法和具体指标,同时规避以往有些机构在开展信息披露过程中无的放矢或者顾左右而言其它的不良现象。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