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称亲情不如WiFi 专家:经济理性消解传统家庭观念

2014年02月13日 18:41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导读】时代发展带来家庭关系变局,年轻人感叹,亲情强度不如WiFi。经济之声评论:信息时代,拿什么来拯救亲情。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新春佳节,像我这样在外地工作的人,首先想到的事情,就是回家陪父母一起过年。不过,今年回家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我的表妹同我一样,也是在外地工作,过年和男朋友两个人回家,吃完了午饭,两个孩子就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iPad或者是手机在玩,也没有主动去陪长辈们说说话。这让我的爷爷有点不高兴。

  我的经历可能并不是个例。有媒体报道,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现在越来越多,网络越来越发达。虽然对于个人来说,发展空间越来越大,但是到了家里,家长和孩子都觉得有点难以交流。一方面,年轻人常年出门在外,独立性比前些年有极大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年轻人和长辈之间有些生疏;另外一方面,网络时代的年轻人们,他们交流的理念和方式和长辈们有所不同,于是就产生了像我表妹那样吃完了饭就只好去玩手机的情况。

  甚至有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现在年轻人们一进门不是问候父母,而是先问家里WIFI密码多少,长辈们为了和孩子交流顺畅,也只好添置无线上网设备,主动适应下一代。其实青年一代已经注意到了这个情况。有年轻人就感叹“现在很多家庭里,亲情‘信号’的强度远不如一个WiFi信号。”

  而青年人也在用自己的话语强调着亲情的重要性。有人就说,其实,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亲情也是一个无线网络,吸引着家庭成员聚集在一起。父母年龄大了,过年过节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子女好好聚一下。年轻人一定要多陪父母,不要让WiFi代替了亲情。

  作为外出务工者的一员,我也想借此提醒一下我的同龄人,我们也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在新的时代,如何给亲情找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北京大学 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于长江对此评论。

  经济之声:交通越来越方便,通讯越来越发达。但是逢年过节我们却觉得,孩子跟长辈们交流的机会却越来越少。这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背后,是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同时,新的互联网交流方式和传统的谈话方式出现了明显的隔阂。这些因素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于长江:它应该是这样,就是它当下是有这样的趋势,但是它不会说就这么一味的这样无限下去。另外这里面,除了技术因素,除了我们说通讯技术还有人们的外出打工等等,还有一个就是说哪一代都有的,就是年龄差异本身,不同年代、不同年龄的人就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一直都有,也不是现在新有的。另外还有一个我应该说在我们中国现在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我们很多传统的节日,就是很多传统的节日,本身的活动,节日本身传统活动,本身的衰落也造成大家无事可做,这也是缺少交流的原因,这个原因也是综合的应该说。

  经济之声:当然我们看到更极端一点的观点认为,这种变化导致传统的家庭关系出现新的变局,我们熟悉的那种儿女膝下承欢式的传统家庭可能慢慢提出历史舞台。您是否认同这种判断?

  于长江:我觉得不至于这么悲观,好像说这个世界变化了。因为实际上我们说的年轻人和老年人是相对的,今天我们说的这些年轻人,其实再过5年吧,已经就成为,比如一个初中生到了5年以后可能他就已经是一个大学生,再过3、5年他就成为社会中间力量,一个成年人,实际上这个情况还是我们不同步,我们技术发展非常快,一些年轻人在这几年内,3、5年内跟上了技术,而一些比他们略微大的大概十几岁的人就跟不上了,就是这么一个不同技术的发展,年龄的增长和人们掌握技术时间差出现了一点问题,我觉得这个因为技术要不断要进步,人们的实际上慢慢,就是说每一代人很快就会发现又有新的技术,又在它前面有更年轻的人掌握。今天我们感觉到的差别,其实很快就会成为人们不同年龄,不同人生活方式,多样性的一部分而已,不会形成彻底的对立和疏远。

  经济之声:不可否认,产生交流障碍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交流方式有问题。在传统意义上,我们文化中强调的孝顺,主要指的是儿女遵从长辈的意愿,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年轻人则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生活。这两种想法之间的分歧能否调和?

  于长江:这个应该是能调和,你看我们今天说的所谓年轻人,如果我们说18、19岁的人,他们面对的父母比如今天40几岁的人,或者50岁的人,可是50岁的人实际上都是60后的一代,其实我觉得只要充分交流,目前我们说年轻人和现在中年人之间的差别,其实没有大到,比如你真正60后和50后,你算一算50后和40后的差别有多大?实际上在观念上现在大家至少都有一个基本的共识,比如说对个人人格独立要尊重,已经共识了,如果当年20、30年代,巴金写的《家春秋》什么这些的时候,那时候的差距就太大了,那个传统社会的人突然接受一些现在的想法,其实我们现在所谓传统,我们现在差别远远没有原来大。实际上现在有一个沟通方式和交流语言的问题,而现在互联网技术,包括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我觉得是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这种交流的难度,因为它转的太快,使得年轻人的那一套语言和不是成年人,就比如大五岁,大十岁的人语言就有很大差别,但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这个磨合过程恐怕也不会太长,很快人们会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共同的语言,我觉得是这样。因为现在所谓中年人甚至老年人其实都已经是在网络都一定程度上都是网络时代过来的人了,不像原来一点都不了解的人。

  经济之声:长辈们现在好多都"触网"了。我们的微博、微信圈子里也经常有长辈们发的帖子。但是这又导致另一种现象,就是孩子们不太希望长辈涉足自己的社交圈。作为长辈,如何适当地融入孩子们的网络圈子?

  于长江:首先大家要有意识,就是要有反省能力,就是反思力,不管是长辈还是年轻人我们要通过这种公众的讨论,包括媒体的讨论,其实首先要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大家有一个意识。第二步,其实这个现象本身就反映互联网是一个双刃剑,网络它不是简单的造成人们的隔阂,它也使得人们更充容易进入别人生活了,其实说在原来没有网络的时候,年轻人和长辈的关系也是这样微妙,就是他有时候希望你介入,有时候他不希望你介入,现在网络等于说大家都可以用这个工具更多介入,也可以更多的去交流,也可以去回避。另外还有一点实际上网络也促成了年轻人和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增加了。而长辈也是一样,每个人的交往空间都增加了,我觉得在这个情况下,如果说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大家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要摊开放到桌面上来谈,我觉得这样会更容易形成共识,而不是就是把这个事情好像老当做一个个人的或者个别的事情,或者越是形成公众讨论状态越好,这个问题越容易达成共识。

  对此,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斌说,在过去,长辈握有经济大权,是一家之主,同时拥有家庭管理权、教育权、分配权等权力。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变迁,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性逐渐减弱。甚至有不少子女的收入、财产都远超自己的父母,这些都让父母在家庭中的话语权大大削弱。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资深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彭国球认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收入来源趋于多元化,在一些家庭,成员之间收入变得更加私密,特别在许多再婚家庭,夫妻收入已成为个人隐私。与此同时,很多家庭成员为了金钱四处奔波,忽视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得家庭关系逐渐淡化,家庭也因此失去往日的温馨与和睦。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邵晓莹表示,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经济理性这一概念也越来越多进入家庭领域,并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原有的家庭理念和价值观。具体而言,在城市表现为家庭赡养纠纷和房产纠纷增多,造成亲人反目事件频发。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