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乌克兰对欧依赖超过俄罗斯 经济失衡成动荡之源

2014年02月27日 11:06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乌克兰突如其来的政权更迭背后,难以忽视经济因素在政治危机中的作用。独立20多年来,乌克兰经济发展仍然没有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经济上严重依赖与之相邻的欧盟与俄罗斯,且与波兰等邻国存在巨大差距,这既导致民众不满,也引发了怀抱“欧洲梦”与“俄罗斯梦”的不同民众间的激烈冲突。

    据俄新网2月26日报道,当天乌克兰银行间市场乌克兰货币格里夫纳对美元汇率再次大幅贬值,达到乌克兰独立以来历史最低点。自去年年底抗议活动爆发后,格里夫纳已累计贬值20%。乌克兰外汇储备也达到历史低点的150亿美元,比去年四季度178亿美元水平又有大幅缩水。

    自独立以来,乌克兰的经济转型较为波折,经历20余年后,经济发展水平仍没有恢复到1990年水平。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乌克兰经济更是陷入危机,需要更多实质性外援。其2014年6月到期的美元债券利率近日涨至20%以上,国债违约保险价格大幅上涨。乌克兰脆弱的财政状况是此次大规模抗议与2004年“橙色革命”一个重要不同之处:“橙色革命”前乌克兰经济经历强劲增长,而疲弱的财政状况是目前乌克兰政治动荡的核心。

    乌克兰位于欧盟与俄罗斯两大经济体之间,与它们均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俄罗斯是乌克兰主要能源供应国,2012年及此前几年一直是乌克兰最大贸易伙伴,在乌克兰出口比重达到23%。如何修复与俄罗斯关系是新政权上台的主要外部挑战。欧盟对乌克兰经济的影响也在逐渐扩大。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引进西方政治经济制度,欧盟通过塔西斯计划和东方伙伴关系持续帮助乌克兰建立符合西方标准的市场经济制度和社会发展计划,培训了大量乌克兰官员和学者,这些经济援助计划也逐渐显现效果。乌克兰在经济发展和对外政策上也主动靠向欧盟。经历20余年发展后,乌克兰经济基本上融入全球经济,欧盟也在2013年超越俄罗斯成为乌克兰最大的投资来源地和最大贸易伙伴。2013年,欧盟与乌克兰的进出口贸易达到乌克兰进出口总额的32%。每年乌克兰政府通过欧洲债券市场发行主权债券。欧盟还是乌克兰企业获得技术和融资的主要渠道,多数乌克兰大企业都是在欧盟股票交易所上市。这次引发乌国内政治危机的导火索就是由于当时的总统亚努科维奇暂停签署与欧盟的联系国地位协定和自贸区协议。

    源于苏联时期的东西部经济的巨大落差导致独立后的乌克兰西部地区经济进一步萎缩。乌克兰以第聂伯河为界划分为东西部,东部地区是乌克兰重要的工业基地。二次大战后,苏联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建立了完整的重工业基地和机械制造业基地。独立后的乌克兰继承了苏联时期的航空航天工业和原材料基地。东部占乌克兰经济总量的2/3,成为独立后乌克兰经济的顶梁柱。乌克兰西部经济主要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但由于乌克兰独立后采取经济自由化政策,开放市场导致西部轻工业完全破产,仅剩下农业和服务业。产业空心化导致乌克兰西部失业率居高不下,大量劳动力开始通过合法或非法渠道流向俄罗斯、波兰和德国。进入21世纪后,乌克兰劳工流出到工资水平更高的欧盟国家趋势更加明显。目前,在波兰、德国和意大利等欧盟国家的乌克兰劳工数量已超过120万人。可以说,乌克兰西部地区不仅在文化上亲近欧洲,在经济上更是离不开欧洲。西乌克兰人从自身经济利益角度出发,希望通过欧洲一体化获得更加合法进入欧盟劳动力市场的机会。

    巨大的经济社会反差也导致一些民众怀抱“欧洲梦”。根据乌克兰国家统计署2月4日公布的修订后数据,2012年,乌克兰实际GDP相当于1990年的69.5%,受人口逐年减少影响,人均实际GDP相当于1990年的81.1%,与原来水平相仿的波兰比更是天壤之别,人均GDP为30953格里夫纳,仅为波兰的1/4。

    自乌克兰独立以来,中国与乌克兰的政治经济关系发展顺利。中国已成为乌克兰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目前,中国企业在乌克兰基础设施和通讯市场有较多合作,在农业、军工、基础设施领域合作意向金额超过80亿美元。不过,据俄新网26日报道,乌克兰国家粮食公司把中国购买粮食的30亿美元挪用,中国企业已上诉到伦敦仲裁法院。但据乌克兰独立新闻社26日报道,中国驻乌克兰大使张喜云在与乌克兰副外长会面时,公开否认,称不存在30亿美元贷款纠纷。

【编辑:黄艳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