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防预算增长符合预期溢出效应值得关注

2014年03月07日 10:06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中日关系持续紧张、菲律宾及越南等国在南海挑衅加剧、乌克兰局势恶化……

  面对2014年中国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国家安全环境,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提高军队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计划将2014年国防预算由2013年的10.7%提高至12%,达8082亿元人民币。

  国防预算的增幅超过去年,充分显示了中央强军的决心,也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专家和分析人士指出,国防预算增长背后的溢出效应值得关注,将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上军工企业以及事关国家安全的非军工企业的投资价值。

  预算增速符合预期未来或维持10%以上增长

  国家安全环境与国家战略决定了国防预算的持续快速增长。表面上看,我国国防预算无论是从绝对值还是从增速上都令人瞩目,尤其是从绝对值上看,2014年我国国防预算已突破8000亿元。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国防费占GDP比重(1.4%)远低于美日等国,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4%),甚至不及印度、越南、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属于补偿性、追赶性和发展性增长,未来提升空间较大。

  2014年国防预算增长超过去年的10.7%,显示国家对持续加强国防力量的看重。接受采访的机构和分析人士均表示,预计未来在较长时间内,国防预算将维持10%以上的增速。

  “12%至13%之间的增速符合中国国防力量的建设需求,也与当前国际和地区环境相匹配。”中信证券研究部高蒿判断,未来5至10年军费预算有望维持10%至15%的增长,武器装备采购军费开支保持合理增长。

  广发证券、申万证券等机构亦认同这一观点。“军费开支连续4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显示中国在经济实力提升之后,为维护国家政治和经济安全,军费开支的补偿性增长趋势确立。”申万报告称,未来20年中国仍处于军费开支补偿性增长的区间,年均增长速度维持在10%以上,投入增速有望达到15%至20%。

  高端武器装备发展提速溢出效应值得关注

  国防预算增加将为中国军队装备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实现装备的信息和机械化要求,与之相关的海军舰艇、作战飞机和国防信息化装备等军工企业以及涉足军品生产的非军工企业都将成为直接受益者。

  军费支出的稳定保障是高端武器研发、军事装备升级切换技术改造的前提和基础。华安证券分析师杨宗星表示,未来海、陆、空军事装备产业链总体业绩上涨趋势确立。申银万国认为未来装备的需求主要集中于海军舰艇、作战飞机(包括战斗机、大型运输机、直升机及其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和国防信息化装备。

  还有研究人士表示,国防科技往往是一个时代里最为高、精、尖的技术。通过“星球大战计划”,美国带动了一大批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如果将国防科技的能量释放到民用经济中,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因此,国防预算增长背后的溢出效应同样值得重视。

  “军品采购市场放开,国防预算或能‘四两拨千斤’”。平安证券表示,作为政府投资的一部分,逆势增长的国防预算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中有望发挥巨大的溢出效应,最可能的实现方式是打破传统垄断势力,通过军品采购市场化改革,扶植一批新兴的军品二、三、四级配套企业,甚至不排除给予部分新兴市场主体军品总装订单,这也符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要求。而来自国防科工局的统计显示,当前军品采购市场的坚冰正在逐步打破。

  持续提升行业地位机构予以较高评级

  考虑到产品研制周期决定了未来几年军工企业将逐步进入业绩兑现阶段,事关国家安全的非军工领域也有望获得更大的政策支持与发展这一背景,机构普遍认为,军工板块及涉足军品生产的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地位及估值都将得到较大的提升。

  高蒿表示,军工行业基本面随军费投入的稳健增长有望持续向好,板块投资应关注以下两条主线:一是资本运作主线,包括科研院所改制带来的投资机会,重点关注中航电子、中国卫星、航天电子、四创电子、国睿科技等;二是基本面主线,包括航空动力、哈飞股份等基本面中长期持续稳健向好的公司。

  平安证券表示更看好新兴的涉足军品生产的公司,同时建议关注具有优质资产和充分改革余地、强烈改革愿望的传统军工企业。东兴证券分析师弓永锋表示,航空板块和北斗导航板块为未来2至3年军工板块的亮点。李侠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