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库存增加成交下滑 全国楼市或现“倒春寒”

2014年05月09日 10:17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五一楼市成交同比下降。

    文、表/记者陶旺波 图/记者何波

    春节以来,全国楼市尤其是珠三角周边楼市的下行压力也对江门楼市造成了很大的影响,3月份数据的好转一度让业内人士重拾信心,即便4月初清明前后楼市再次低迷时,不少业内人士仍对记者表示这种低迷只是暂时的,对4月下旬到5月的江门楼市仍然看好。然而江门楼市却遭遇了一个低迷的4月和一个惨淡的五一,一股“倒春寒”之风席卷而来。

    五一楼市低迷

    “五一”前后这段时间原本是江门房地产开发商们今年上半年最大的一个期待,然后实际的销售情况却让他们失望了。

    根据江门市住建局的网上信息显示,5月1日当天,江门中心城区商品房网上签约18套,均价为4491元/平方米。住宅方面,网上签约共9套,均价为6265元/平方米。这个低迷的数据表现开启了江门五一楼市。在“五一”三天假期期间,江门中心城区商品房网签35套,同比下降64.3%,均价为5497元/平方米。住宅方面,网上签约共23套,同比下降69.3%,均价为6431元/平方米,同比下降1.2%,成交量的萎靡程度令人大跌眼镜,而房价也是止步不前。

    事实上,在五一之前,江门楼市就已经面临较大的压力,各种看低的预期并不鲜见。根据江门市住建局公布的数据,整个4月份,蓬江、江海区新建住宅网签套数806套,比3月份减少了0.1%,比去年同期也下降了13.8%,新建商品住宅网签均价6773元平方米,环比下跌2.3%,这表明实际上在4月份,江门楼市已经遭遇了寒流。

    原本不少开发商都寄望在4月底和五月初冲一波销售高潮,各种销售促销手段和营销活动轮番上演,看得人眼花缭乱,但实际情况是看房的人很多,买房的人却比较少,期待中的黄金楼市并没有出现,反倒是楼市的持续低迷蔓延到了传统的5月旺季。

    供应量近万套 市场竞争白热化

    成交下滑,江门楼市的开发商们也面临着库存不断增加的压力,恐怕将会令今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根据江门市住建局公布的数字,4月蓬江、江海区商品房批准预售项目11个,其中全新项目2个。批准预售面积共19.10万平方米,环比增加111.5%,同比增加109.7%。

    今年前4个月,蓬江、江海区商品房累计批准预售面积44.65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2.3%;住宅累计批准预售3762套,同比增加24.5%。截至4月底,江门房地产市场上待售的商品住宅共约9900套,比3月底的9100套库存增加了8.8%,比去年同期更是增长了50%之多。而在江门楼市最火爆的2013年,江门楼市全年的成交量才首次破万套,目前接近万套的库存量对于江门楼市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江海区一楼盘项目经理表示,持续处在高位的库存量对他们而言实在“亚历山大”,现在主要的任务还是消化库存。而今年五一期间,部分开发商甚至因为库存消化不了的原因取消了推新货的计划。

    而元子地产总经理谭华驹认为,目前9900套左右的库存量还不是江门楼市库存的最高峰。谭华驹估计,今后三个月左右大概还会有2000~3000套的增长量,而这个库存量即便是在市场成交活跃的情况下,也需要三个半季度才能消化,如果市场形势一般,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消化,今年开发商的压力可想而知。

    信贷没有松绑 楼市降温或持续

    今年楼市成交明显下滑,市场趋冷迹象明显,而且今年这样的降温态势恐怕还会持续。

    对于后市的表现,有业内人士就表示,造成目前楼市成交下降、房企利润下滑的原因错综复杂,但非常重要的原因还是信贷收紧抑制了购房需求。

    在采访中,就有不少有意向买房的市民表示自己在高利率面前望而却步。而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政府降低信贷利率的可能性非常小,市场的需求将进一步趋于理性。

    当前市场环境下,房企与购房者之间的博弈已经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在信贷收紧、自住房供应等多方因素的冲击下,供需双方的市场预期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向,购房者观望情绪增多,而房企“让利跑量”心理渐占上风,供需格局已经悄然生变。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目前江门楼市受整体经济形势和房地产市场环境影响,将进入调整期,一方面是房地产增速换挡期,从以往爆发式的快速增长转向理性的平稳增长,市场上的购房者将趋于理性;另一方面是结构调整期,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两种供应体系将更加平衡。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