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持续高增长时代一去不返 17部委驰援中国外贸困局

2014年05月21日 07:40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简称19号文件),成为中国外贸政策的新纲领。昨日,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张骥透露,文件贯彻难度不小,但受到高度重视,17个部委参与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并将在两个月内开展文件的集中落实,以驰援处在严峻形势中的中国外贸。

  高增长时代一去不复返

  今年以来,中国面临的下行压力引发了广泛关注。海关统计,1-4月,进出口和出口同比出现了下降,这种“双降”是除了2009年同期以外,近十多年来的首次出现。

  张骥表示,这既有去年同期对香港的套利贸易垫高了基数因素,同时也反映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从1978年-2008年的30年间,中国货物贸易高歌猛进,世界排名从1978年的32位提升到现在的第1位。除了自身的努力,张骥指出,还有特殊的时代因素。这30年,正是世界经济经历长周期繁荣的30年。 “1995年-1999年,我国制造业工人的年均劳动成本是729美元,是美国的1/40,泰国的1/4,甚至还低于印度的水平。”承接了劳动密集产业从亚洲四小龙的转移。

  但是,这些因素正发生变化,如国际产业转移放慢、向周边国家产业转移和订单转移加快、生产要素成本上升。

  “外贸持续高速增长的时代应该说已一去不复返了。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里,我国对外贸易将在中低速区间内合理运行。”张骥说。

  36项具体措施明确责任时间表

  本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包括5部分16项内容。

  据张骥介绍,此次文件制定过程时间短。从3月27日商务部召开第一次部门协调会,到4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一共花了不到40天的时间。参与部门众多,还包括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两个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共同参与。显示了决策层对于19号文件的重视。

  据了解,17个部门均已明确分工,并细分了36项具体政策和措施。每项措施都明确了牵头单位、参与单位,而且有责任和时间表,并建立了部际沟通联系机制。

  外贸对国民经济仍有支撑作用

  市场普遍认为,19号文件的出台传递出了更加强烈的稳外贸政策导向。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目前,靠内需拉动,并不能够完全实现“堤外损失堤内补”,以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则面临诱发通胀的压力。针对性地稳住外贸是必要的措施。

  对此,张骥昨日也表示,目前,外贸对国民经济仍有支撑作用。据测算,我国对外贸易直接解决的就业人数超过1亿,其中加工贸易创造的就业机会超过4000万。2013年,外贸环节的税收约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5%左右。如果加上与外贸关联度比较高的外资企业的税收,外向型经济带来的税收,约占全国总税收的三分之一。

  晨报记者 刘映花

  -新闻链接

  值得期待的外贸救市细则

  1、扩大原油进口渠道

  赋予符合条件的原油加工企业原油进口和使用资质,扩大原油进口渠道。分析称拥有海外油气资源的公司将直接拥有进口自主权。

  2、合理增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必要的一般消费品进口

  引发了网友们的无限遐想,进口消费品国内外价差大造成的消费“出逃”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3、对服务出口实现零税率或者免税

  数据显示,由于服务进口增速持续高于出口增速,我国服务进出口逆差持续扩大。促进服务出口有较大发展空间。

  4、全面推进“一次申报、一次检验、一次放行”

  张骥称,凡是在进出口环节有的管理职能,各地都要一一梳理。比如自动许可商品的种类,将有较大幅度的简化。对一些收费项目,凡是不合理的,都要清理掉。

  5、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避险产品,帮助企业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6、完善出口退税机制

  按照现行分担机制,出口越多,财政负担越重。此次国务院高度重视,分担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在企业层面,退税效率将会提高,保证足额、及时退税。

  7、加快电子商务、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等贸易平台建设

  出台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便利化措施。鼓励企业在海外设立批发展示中心、商品市场、专卖店、“海外仓”等各类国际营销网络。

  晨报记者 刘映花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