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经济正在夯实增长基础

2014年05月21日 10:07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5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分析了宏观经济形势,回应了当前的经济热点。

    4月份相关经济数据公布后,国际国内出现了一些为中国经济发展担心的声音。祝宝良认为,这说明中国经济体量巨大,正在对世界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目前,中国经济按照预期目标进行着结构调整,正在不断夯实增长基础。

    经济增速——

    运行在合理区间

    祝宝良认为,我国的宏观调控方式正在进行积极的创新和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宏观调控对经济发展进行区间管理:只要物价不超过3.5%的上限,经济增速不滑出7.5%的下限,就不作过多调整,此谓“宏观调控的定力”;二是用改革去解决前期政策的“后遗症”,同时保持社会稳定,守住“三条底线”,即就业底线,低收入家庭生存底线及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从1月至4月份的数据来看,经济增长态势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从工业增速看,虽略有下滑,但就业形势不错。CPI稳定在2%左右,区间基本合理。PPI和房地产价格略有下滑,经济下行压力略大。

    从需求上看,消费增长稳定,外贸出口增长从数字上看是下降的。但是,这是在去年同期利用进出口套利约600亿元资金的基础上得出的。今年情况有所不同,人民币汇率浮动,不再是单边升值预期;海关加强监管,套利已大为减少。剔除这些因素,今年1月至4月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反而增长了近7%。

    在祝宝良看来,目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主要反映在投资上。房地产投资下滑,建材、冶金等相关行业增速相应下滑。这些行业本身产能过剩,如今需求下降,增长速度自然也就降了下来。

    从供需结构看,服务业发展迅速。一大批中国企业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正在夯实经济增长基础。“这是未来发展的亮点。”祝宝良说。

    CPI总水平——

    居于可控范围

    今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8%,环比下降0.3%。祝宝良表示,CPI目前不是影响中国经济的关键因素,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祝宝良认为,农产品在CPI构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前一段时间,我国猪肉价格下滑较大,这与当前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模式的升级密切相关。不过,国家启动猪肉收储政策以后,市场上的猪肉价格已经有所上升。

    祝宝良表示,从总体上说,我国还处于“紧缺农业”阶段,农产品价格适当上涨符合基本国情,也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长期来看,我国农产品价格上升幅度总体上不会太大,物价水平总体可控。

    再看服务业价格。由于用工成本增长较快,服务业价格会缓慢上升。从工业消费品价格看,由于市场上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不会大幅增长。5月份以后,PPI同比增速可能会有所上升,但不会对经济发展形成压力。

    “5月份开始,CPI可能会到2.4%左右,之后有可能继续上升,但是总的来看,不会突破3%。”祝宝良说。

    地方债风险——

    正在有序化解

    4月份以来,市场流动性有所好转,但长期利率仍然居高不下。祝宝良分析认为,主要有4方面原因。一是,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占用了大量资金,一些地方政府不愿看到这些企业发展陷入困境,还在给予帮助;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允许“借新还旧”、“借长还短”,导致资金成本上升。二是,一些理财产品和互联网金融缺乏相应监管,导致银行融资成本上升。三是,按照经济运行规律,利率市场化初期,利率必然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上升。四是,金融风险监管也会导致融资成本上升。祝宝良认为,要想让长期利率回落,货币政策必须发挥作用,央行适当降低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就会相应降低。“中央银行让利、负债结构调整,这些办法短期内都可以选用。”祝宝良说。

    祝宝良表示,地方性债务基本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约有2.4万亿元地方债到期。他建议,除债务置换外,还可以适当提高债务规模,适当增加杠杆率,把债务后延,稳定经济增长。

    祝宝良认为,目前还没有到改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时候,关键是要把过剩产能“出清”,这至少需要2至5年的时间。在他看来,通过结构调整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提高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也是当下可采取的措施。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