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业内人士:破解小微融资难需多条腿走路

2014年05月30日 09:41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去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50多项具体举措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2013年新增小微企业贷款2万亿元,占企业新增贷款的43.5%,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1.51%。但对于广大小微企业而言,仍是“僧多粥少”,若一味指责银行不作为,恐有失偏颇。在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背后,也有其本身经营规模小、抗市场风险能力弱、信用违约潜在风险大、缺少融资抵押物等诸多因素。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这些银行开展小微信贷服务,直接受到相关制度和政策的制约,全面放宽和放开融资条件不是银行自己做得了主。同时,实体经济潜在的融资风险,银行业也无法独立承担。这需要从融资政策、财政帮扶、风险补偿、税收征管、银行自身创新等多方面“追本溯源”,从源头拧开银行为实体经济融资的“总阀门”。

    一方面,需要站在金融全局的高度,制定和出台适应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信贷管理新制度,以及出台进一步规范银行金融服务的新指引,消除银行放宽信贷条件无政策保障的“担忧”。另一方面,还需要建立健全实体经济信贷融资风险财政补偿机制,联合国有保险机构创新推出实体经济信贷融资风险保险业务,对非银行自身管理原因造成的信贷风险,可按比例给予财政补贴和保险补偿,消除银行独自承担所有风险的“顾虑”。同时,还可以加强财税政策激励力度,促使银行“甩开膀子”大胆提供多角度的金融服务。

    对银行而言,则要围绕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开拓创新,改变银行利润走高、实体经济负担加重的“单腿走路”模式,主动降低小微企业在金融服务中的高成本付出,从承担社会责任出发,既要创新资产管理方式、加快风险评估体系创新、消除信贷条件的“硬制约”,又要提供保本微利、普惠金融的优惠服务。

    只有通过政府、银行、保险等多方合力,使金融监管发挥保障作用、财政补偿发挥激励作用、保险发挥抵御风险作用、税收减免发挥支持作用,才能使银行的信贷支持落到实处,有效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湖南永州分行)

【编辑:秦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