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激辩:中国是否已经成为经济大国?为什么减速?

2014年05月30日 18:07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参与互动(0)

  由于中国经济规模相对较大,当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扩大到±10%左右时,就可以考虑放开对汇率波动区间的管制

  最近,国内外经济学界再一次聚焦中国经济,并就以下问题进行激烈讨论:中国是否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经济为什么减速?未来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力量是什么?本文将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中国是否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要成为经济大国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它的经济规模必须大到足以显著地影响世界;二是它必须拥有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能力;三是它的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动必须对其他国家产生重要影响。按照一些经济学家的估算,中国已经基本具备了这些条件。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居于全球第二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常项目顺差国和外汇储备国,是世界第二大贸易出口国。1978-2012年中国经济年均增幅达到9.8%,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不过,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速并没有改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性质,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000多美元,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发展中国家特征十分明显。中国有6亿多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1400美元。其中,还有2亿多人口生活在世界银行确定的贫困线标准以下。中国有6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沿海地区的一半左右,中国实现现代化仍然任重道远。

  中国经济为什么减速

  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7%,今年一季度为7.4%,表明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增速为什么放缓?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基数增大,经济增速与过去相比有所放缓是客观的。现在中国的经济规模已达到9万多亿美元,即使经济增长率为7.5%左右,也会产生近7000亿美元的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规模。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中国经济正在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注重“增长速度”向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受到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越来越明显,以高投入和高能耗为特征的高速增长不可持续。

  未来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力量是什么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中国经济过去高速度发展靠改革,今后高质量发展还要靠改革。经济改革将成为未来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中国将以结构改革推动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新型城镇化规划,大力改造各类棚户区。中国将推动沿海向内地梯度发展,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重要陆路交通干线,培育新的经济支撑带。着力推进中西部地区铁路和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转移创造条件。推动绿色工业、新能源、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开发,形成新的增长点。中国将进一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居民消费,提高社会公众的消费能力,扩大商品和服务消费,降低流通成本,更好发挥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金融改革是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国金融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的利率已经放开,目前仅保留对人民币存款利率的上限管理。下一步将逐步取消对金融机构存款利率的上限管制;建立中央银行政策利率,完善利率政策传导机制;完善金融机构内在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

  汇率市场化改革正稳步向前推进,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浮动区间已经从1994年±0.3%扩大到2005年±0.5%,2012年又进一步放宽到±1%,最近再次放宽至±2%。下一步将逐步减少外汇市场干预,有序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从国际经验看,智利是在比索浮动区间达到±12%时退出的,波兰是在兹罗提浮动区间达到±15%时退出的。由于中国经济规模相对较大,当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扩大到±10%左右时,就可以考虑放开对汇率波动区间的管制。

  (□王宇 本文仅为个人学术看法,不代表供职单位意见。)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