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旅游打开大国外交新局面 增强民众认同感

2014年07月07日 10:30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7月3日,中韩双方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联合声明》,声明将2015年和2016年分别确定为“中国旅游年”和“韩国旅游年”,这是中韩两国间首次互办旅游年。近年来,旅游以及双边国家旅游年在提升两国双边合作和民间交流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国家级“促销”平台

  在2012年、2013年,中国与俄罗斯首次互办了旅游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了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的开幕式并致辞,规格非常高。

  通过互办旅游年以及媒体的传播,俄罗斯的伏尔加河、乌拉尔山、贝加尔湖、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堡、索契等名字为更多的中国人所熟悉;同样的,中国的万里长城、兵马俑、少林寺、中华书画、京剧、中医等也给更多的俄罗斯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无怪乎有旅游专家指出,两国间互办旅游年对旅游发展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堪称国家级的“促销”,对于两国的旅游形象、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都非常有利。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韩两国互办旅游年,将吸引两国旅游、文化、航空、交通、航洋、外交、边境管理等多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有利于改善彼此国家的接待环境。“可以预见,随着中韩旅游年的临近,双方除了签证政策进一步放宽,还会互增中韩文字标识、中韩语导游等相应服务,惠及两国更多民众。”

  增强民众认同感

  戴斌指出,举办旅游年,将把双边旅游合作提高到更高的高度,通过游客间往来,增加认同感。“在中俄旅游年举办以前,中俄间多是高层往来,而较少普通大众的往来。”戴斌说,尽管中俄之间地理位置很近,但双方旅游交流的深度与广度并不理想。“两国关系‘高大上’,但是少那么点‘小确幸’,老百姓的认同感较低。”

  戴斌曾采访过意大利当地民众,许多人脑海中中国人的形象还是穿蓝布衣、骑自行车、贫穷落后,而事实显然并非如此。戴斌说,“国家间的关系不仅应当重视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化等,民众间的彼此了解也很重要。否则,国家间的政策、双边关系很难渗透到民间,让老百姓切身感受,甚至有可能在两国关系上产生民间的误读。”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2013年中韩人员往来超过822.2万人次,韩国成为中国第一大入境客源国。韩国文化观光研究院院长朴光武在多次到访中国之后感慨说:“原来中国是这样的,过去我们对中国既了解又不了解。”日益频繁的民间往来,加深了彼此民众对当代生活方式的理解。

  战略合作新亮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指出,旅游发展的意义绝不仅在于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从中国旅游发展的过程来看,旅游尤其是国际旅游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促进国家关系的改善。

  张广瑞说,从中国旅游发展的过程来看,当国家关系处于困难的情况下,旅游可以作为打破僵局的途径,以民间促政府,实现关系改善的突破,常被称作“人民外交”或是国家关系的“润滑剂”;而当两国关系处于正常、良好的情况下,旅游可以拓宽交流渠道,深化相互了解,强化合作,以政府促社会,巩固和提升全面发展,可以用“增效剂”或“膨大剂”来形容。

  2013年,中俄两国元首在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上的致辞中都突出强调了旅游在促进两国战略合作中的作用。普京提出,中国旅游年的举办会增进相互了解,加强中俄特殊的战略关系。习近平说,“希望双方以举办旅游年为契机,把旅游合作培育成中俄战略合作的新亮点”。

  如今,中韩关系正处在大发展的新起点上。相信,半年以后到来的中国旅游年将会为两国关系添光加彩。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