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贸整体形势回暖 增速仍会延续西高东低

2014年07月11日 14:40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今年前4个月中国进出口出现2009年以来首次“双降”,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外贸“保增长”措施,目前,外贸形势出现好转。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介绍,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速在二季度实现了正增长。预期下半年进出口增速将显著高于上半年。专家分析,在未来外贸增长中,中西部地区将比东部沿海更具比较优势,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西部将是我国外贸增长的领跑者。

  外贸整体形势回暖

  据海关总署统计,一季度,中国进出口值为5.9万亿元,下降3.8%。二季度进出口6.5万亿元,增长1.8%。其中,5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速由4月份的下降1.4%逆转为增长1.5%,并在6月份进一步扩大至5.6%。

  对于外贸回暖的原因,郑跃声概括为“促、稳、新、消”四个方面:一是“促”,就是促进。今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部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随后海关总署以及国务院的其他部门相继出台了配套措施,广东、江苏等外贸大省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

  郑跃声介绍,二是“稳”,经济形势趋稳。全球经济正经历着持续复苏,我国对外贸易的外部需求将进一步改善,这将有助于我国外贸进出口企业企稳向好。三是“新”,也就是一些新型的贸易业态发展和提速已经成为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一些新亮点。四是“消”,去年的1—4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基数较高,导致今年同期我国进出口同比出现了负增长。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总结说,出口继续复苏的原因包括: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外贸稳增长措施发力,全球经济复苏,虚假贸易高基数冲击减弱。

  部分地区增速超20%

  东部沿海曾是我国进出口贸易发达的地区,如今,中西部地区异军突起,正成为全国进出口贸易的新亮点。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中西部地区的18个省区市合计进出口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7.5%,表现好于同期全国的总体水平。其中,广西、重庆和湖南超过了20%的增速。

  郑跃声表示,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加快了开放的步伐,国家也提出扩大内陆和沿边地区开放。同时,随着国内制造业梯度转移的加快,原先在一些沿海的制造业不断地向中西部进行梯度转移,不少加工制造型的外贸生产企业将产能逐步转移到内陆省份,促进了中西部省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重庆在龙头企业进驻后加工制造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今年上半年进出口增幅高达41.8%;广西、云南凭借地缘优势,充分运用东盟自贸区关税优惠政策,上半年广西、云南两地进出口值分别增长33.6%和49%。这些沿边地区的对外贸易呈现着蓬勃发展的势头。”郑跃声举例说。

  未来中西部继续领跑

  对于下半年进出口走势,专家们普遍看好。郑跃声说:“我们预计下半年进出口增速将显著高于上半年。”

  “未来外贸将呈现温和回升向好的趋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对本报记者分析说,我国宏观经济在二季度止跌企稳,随着经济好转,机电产品、原材料等商品进口会增加;外部需求总体向好,发达经济体需求旺盛,会增加我国的出口;反映我国外贸竞争力的一般贸易平稳增长,说明外贸行业转型升级有一定积极效果。

  徐洪才特别指出,国家最近出台的一系列稳定外贸增长的措施,其作用和效果将在今年三、四季度有进一步的显现。

  未来外贸增长中,中西部地区仍将充当领跑者的角色。“上半年中西部外贸发展势头强劲,增速远超全国水平,按照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陆沿边开放的战略布局,中西部外贸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郑跃声说。

  与东部沿海相比,中西部地区外贸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徐洪才说,沿海地区受用工成本上升、环保标准提升、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影响,外贸增速出现下降。而中西部地区用工比沿海便宜,承接了沿海地区一些产业的转移;中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相对滞后一些,所以发展潜力更大,新四化建设投资会增加对设备、能源、原材料等商品的进口。同时,中西部地区辐射范围广,能到中亚、西亚和东南亚国家,对外经贸合作的空间广大。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