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叶檀:中韩经贸合作 利益远比分歧多

2014年07月14日 14:18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叶檀

  中韩签订自贸协定对双方有利。中国可以借势进一步融入自贸时代,直击东北亚经济核心,而韩国可以成为自贸时代的最大受惠国。

  7月3日中韩两国元首会晤后发表 《联合声明》,次日全文发布联合声明的附件内容,双方积极评价中韩为达成一个高水平和全面自贸协定所取得的进展,并承诺进一步努力在年底前完成谈判。7月5日韩国《中央日报》报道,韩商务当局正寻找推动韩中自由贸易协定(FTA)达成妥协的农产品开放解决方案。

  WTO时代渐行渐远,中国面临着自贸时代的挑战。截至2013年9月,中国已签署12个自贸协定,与东盟、巴基斯坦、智利、新西兰、新加坡、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瑞士的自贸协定,以及内地与香港、澳门分别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但最重要的环太平洋与环大西洋自贸协定,中国未能参与其中。

  相比之下,韩国与美、欧、加拿大、印度、东盟等重要经济体均签署了自贸协定,韩国贸易额突飞猛进。中日韩早有自贸协定之议,却迟迟未能推进,因此中韩自贸协定格外重要,是奠定东北亚政治经济格局的基础之一。两个近邻,经济领域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韩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市场。韩国贸易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自1992年至2012年的20年间,韩国对中国出口钢铁、造船、电子产品、手机及面板等,顺差累计为6125亿美元。2012年韩国向中国 (含香港地区)的出口额达到1669亿美元,进口808亿美元,顺差额达840亿美元。

  通过中韩自贸协定,可以打破东北亚自贸协议难产的僵局,使中国进一步融入到自贸体系之中。中国只有融入全球贸易才有社会改革、经济转型的深层次动力。有了更多的触角,中国就不必担心孤立于环太平洋、环大西洋自贸协定之外,成为国际贸易的孤岛,没有任何经济体有能力孤立主动融入全球贸易的制造业大国。

  此次中韩签署自贸协定议程速度之快,显示双方对对方的重视,同时体现出抛弃成见的务实精神。

  双方的谈判会遇到利益纠纷,这是谈判中的正常现象。对此日本媒体进行了长篇累牍的分析。7月8日,《中国产经新闻》引用了日本《产经新闻》的系列文章,《韩国亲华反日是一把双刃剑》、《中韩签署自贸协定对日本影响最大》、《韩国在中韩蜜月背后有风险》3篇重磅报道分析了各方面影响,指出“中韩制造业构成潜在竞争对手关系”,详细地列举了家电、IT、材料、汽车、液晶面板到智能手机等产业,甚至援引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人士透露,韩国希望保护葱和大蒜等农产品,而中国则对开放钢铁、石油化学、机械领域的市场表示出为难。

  无论如何,中韩自贸协定签署的成功概率极大,务实的态度与双赢的理念是解决分歧的关键。

  《中国产经新闻》发现,日中经济协会明确提出了“开展与中国产业升级相对应的日中产业合作”,而韩国媒体经常报道中韩两国产业竞争力对比,关注焦点在韩国扩大对华出口的机会。为了弥补裂痕,中韩两国领导人努力在经贸领域寻找新的增量,如拓展地方经济合作,扩大战略新兴产业合作,合作范围由以制造业为中心延伸到服务业等领域,在医疗、流通和物流、文化和内容、金融等多项服务行业深化交流与合作等,利益总比分歧多。

  看准趋势把握趋势,才是摆脱转型困境的钥匙,对企业也好,对国家也好,概莫能外。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