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市场流行“轻骑兵” “轻奢”骤然崛起

2014年07月22日 09:54 来源:中国质量报 参与互动(0)

  全球瞩目下,头上顶着“全球奢侈品消费第一”的大帽子有多惬意?只有中国人自己知道。坦率地讲,在我们国家,真正的奢侈品消费者只是“小众”,甚至可以说是“一小撮”。不过,就算有这些人捧场,某些国际大牌奢侈品也在不停地“哀嚎”日子难过,发愁自己的“好东西”卖不动。就在此时,只见市场东方烟尘翻滚,一个规模庞大的轻骑兵团呼啸驰骋而来。他们并非为厮杀而来,而是在消费“轻奢”品牌方面斩获颇丰。据估算,眼下中国市场上的“轻奢消费”以连续双位数的增长令大牌“羡慕嫉妒恨”了一把。何谓“轻奢消费”?英文解释是“可以负担得起的奢侈品”,价位通常在300美元左右。它们往往采用热门的设计元素、堪比奢侈品大牌的质量。作为一种更为理性的消费方式,“轻奢消费”正在被大众所接受。即便是那些奢侈品的拥趸,也开始尝试着远离高调、炫富型的顶级品牌,转而选择款式更别致、质量优质的小品牌。他们的理由非常简单:“买着用着舒服就行。”要说这真是一种迷人的思想境界。

  对于“轻奢”骤然崛起的原因,业内人士这么看,消费者对传统的老牌奢侈品产生惰性甚至有点厌倦了,需要新的品牌来满足自我需求的个性化与多样化。而随着国际大牌的增长下滑,轻奢品牌承接了大牌流失下来的群体,这边风光独好。更有人指出,“轻奢”概念在中国的崛起,是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佐证,并折射出品牌意识薄弱的重要特点。一方面,具备潜在消费能力的居民由于受到生活压力,退而求其次选择低端奢侈品;另一方面,这些人数众多的“轻骑兵”忽视品牌忠诚度、服务附加值等,希望用价格居中、外国牌子、畅销度不太高的品牌来获得“尊贵”的感觉。花钱不多,尽享风流。就连一小撮奢侈品特殊人群也无法低于这种诱惑。还有,随着消费者的逐步成长以及商业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奢侈品的溢价空间进一步降低。很多国内外消费者在奢侈品的购买上开始重视“性价比”了,像从前那种“只买贵的,不选对的”消费观悄然退市。毫无疑问,领教了“轻骑兵”巨大的“战斗力”,那些骄傲的原创设计师,也开始设计推出一批批“轻奢”品牌,尽力满足更多年轻人的需求。大好形势下,作为一种更为理性的消费方式,款式更别致、质量绝对优秀的“轻奢消费”,就这样征服了消费大众的“芳心”。

  分析起来,所谓“轻奢”实际上源自“古老”的消费观念。正如网民描述得那样,市场流行的所谓“轻骑兵进行曲”,通篇只有一句词儿“物美价廉,物美价廉,物美价廉……”即便在经济发达、购买力一流的美国,大多数消费者也都喜欢品质过硬的中端商品。据统计,该国消费者平均每年逛超市88次,花费5060美元。为了帮消费者省点儿钱,每天,出版的购物指南之类的读物都在热心指导他们;购物专家也喋喋不休地告诉他们逛商场的“秘籍”,教会他们如何买到价格公道但又符合身份的“好东西”。显然,任何人都无法小瞧“轻骑兵”的巨大作用,他们人数众多,纵横驰奔,灵活机动,吸引着厂家的目光,牢牢引领并控制着市场的主动权。这股矫健而具有生命力的洪流,竟然逼得高大上奢侈品不得不弯下腰,重唱“物美价廉”的主旋律,并向普通人表达致意。□ 林 鸣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